(二)发行近代纸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197
颗粒名称: (二)发行近代纸币
分类号: S858;F426;C55
页数: 3
页码: 514-516
摘要: 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清代内地发行纸币开始于咸丰年间。新疆发行纸币更晚,一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建省后才在喀什首次出现。
关键词: 光绪十四年 近代意义 官钱局 发行纸币 喀什噶尔

内容

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清代内地发行纸币开始于咸丰年间。新疆发行纸币更晚,一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建省后才在喀什首次出现。
  新疆建省后,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商品流通日趋活跃,需钱量也大量增加。但由于铜源不足,市面上流通的红钱紧缺,喀什“每银一两仅换红钱三百余文”。①光绪十四年(1888),喀什噶尔道员袁尧龄首先在当地设官钱局,向藩库借银5000两作本金,印制面额为400文的纸币在喀什噶尔道所属各地流通(包括和田、莎车等地),这种纸币时又称“花票”,因用进口纸印刷,故又称“洋纸花票”。②这种纸币发行量不大,今还未见实物。但它是新疆发行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纸币,因此值得重视。
  光绪十五年(1889),伊犁成立官钱局,由伊犁知府潘效苏主持,“收成本银八万两,制造一千文钱票一万五千张,抵银三万两,五百文钱票一十二万张,抵银一万二千两;二百文钱票二万张,抵银八千两。共计钱票一十七万五千张,抵银一十七万两”。这种钱名为纸币,其实是用“油布为之”,③因油布比一般纸张更耐于使用。光绪十八年(1892),潘效苏又发行“一千文新票十万张,抵银十万两”,用来收兑原发行的旧钞。这次新发行的“新票”,又名“伊帖”,用纸印刷,纸张和印刷都比较上乘。这种“新票”,正面有两条龙,蓝黑底色,有满、蒙、汉文字,标明票值、发行时间、地点。背面用满、汉、维吾尔文印当局严禁伪造的布告。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票”正面上下花边的方格中,印的不是花草动物,而是两行270个汉字,说明纸币与其他各类货币比较所具有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实为这一时期全国纸币中之罕见者。
  光绪十六年(1891),省会乌鲁木齐(迪化)官铸局正式发行纸币,名为“新疆官钱票”,用油布印刷,因此又称“油布票币”。共“发成本银二万五千七百两”,面额是400文,共印13000张,在全疆范围流通。光绪二十三年(1897),迪化官钱局又发行13000张,面额仍是400文。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原“油布票币”破损严重,迪化官钱局再印票“三十万张除换回旧票,并缴存司库外,由局发行市面之票,每年约多至五六万张”。④据穆渊先生在《清代新疆货币史》一书中统计(该书194页),迪化官钱局先后共发行“新疆官钱票”32.6万张,抵银32.6万两。
  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疆布政使王树枏为了统一全疆纸币发行,在乌鲁木齐原迪化官钱局的基础上设立“新疆官钱总局”,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伊塔道各设官钱大局,一些州、县设官钱分局,“成本总共银一百二十万两,六成官票,其余四成以金元银元、纹银、红钱四项”。这次发行的纸币正面上有两条黄色长龙,故又称“老龙票”,共100万两,在上海印制,纸张、印刷在当时新疆都属一流。面值为红钱400文(合银一两),长260毫米,宽130毫米,印有汉、维吾尔两种文字,并盖有官印。钱币上还印有编号、当局的告示,一般人很难仿制。此钱在全疆流通,可兑换新疆境内其他货币,并可代缴赋税。目前,可以说王树枏主持发行的这种“老龙票”,是新疆所有纸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意义上的一种纸币。
  宣统末年,新疆布政使陈际唐仿照老龙票又在上海印制一种略小的老龙票(又称小型老龙票)。但由于清朝统治随即灭亡,这种小型老龙票还未大规模流通便中止了。
  另外,这一时期新疆的一些资本雄厚的商人也私自发行过多种纸票或纸币,但由于流通范围不广,又受到官府限制,所以对新疆纸币市场的冲击很有限。
  总之,清季新疆发行的纸币,不但品种比较多,而且都有明显的新疆地区民族特色,印有维吾尔等文字,使用新疆传统的货币单位。大量纸币的发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缓解了当时新疆的财政困难。但是,由于后期纸币的贬值和伪币的不断出现,也使不少群众遭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附注

 袁大化等:《新疆图志》卷三十四,“铜币三”。新疆红钱紧缺的原因,除铜源不足外,民间私毁及收藏较多也是重要原因。; 袁大化等:《新疆图志》卷三十五,“纸币四”。; 袁大化等:《新疆图志》卷三十五,“纸币二”。; 袁大化等:《新疆图志》卷三十五,“纸币一”。

知识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经济的恢复情况、清朝政府治理新疆政策的调整与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清代新疆“荒政”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