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谘议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191
颗粒名称: (三)建谘议局
分类号: C55;D261;D262
页数: 3
页码: 505-507
摘要: 在清朝末年的“新政”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政治体制方面的变革,即改变已经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实行比较先进的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立宪”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中,国王名义上为国家元首,但国家权力主要掌握在议会及其推举的首相手中,是资产阶级参与执掌国家权力的一种形式,例如英国、比利时、丹麦及后来的日本等国。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中,一些人就已经提出在中国废除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关键词: 近代化 预备立宪 政治制度 谘议局 资产阶级民主

内容

在清朝末年的“新政”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政治体制方面的变革,即改变已经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实行比较先进的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立宪”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中,国王名义上为国家元首,但国家权力主要掌握在议会及其推举的首相手中,是资产阶级参与执掌国家权力的一种形式,例如英国、比利时、丹麦及后来的日本等国。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中,一些人就已经提出在中国废除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人更是大肆鼓吹这种政治制度,以图使光绪皇帝重新执政,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继中国在对外反侵略战争中接连失败之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沙皇俄国在中国土地上的日俄战争中也惨遭失败。铁的事实进一步刺激了中国许多有志之士,认为中国要富国强兵,必须要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甚至连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不少人也认识到,日俄战争“非日、俄之战,而是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日胜俄败,是立宪政体战胜专制政体”。因此,当时全国上下要求“立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清朝政府不得不有所表示。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朝政府派往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考察“宪政”的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五位大臣回国,奏请实行预备立宪,并陈述其好处是“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渐轻,一曰内乱可弭”。①当年七月十三日(9月1日),清朝政府发布《预备立宪诏旨》,宣布在全国推行“宪政”。随后,各省先后设立谘议局,选举议员,开会议政;北京也成立“资政院”,推选议员,在全国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预备立宪”运动。对这场发生在清朝灭亡前夕的“预备立宪”运动,过去史学界多加以否定,说是清朝统治者玩弄的一场政治骗局,是为了延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例如《新疆简史》第二册中说:“清政府又玩弄了一种‘预备立宪’的新花招,借以抵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削弱革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假立宪之名,行反革命之实,这就是当时‘预备立宪’的反动实质。”①但历史发展证明,这种全盘否定的做法并不可取,还是我国著名近代史专家胡绳的一段话比较客观中肯。“资政院和谘议局虽然被说成是为议会奠基础,但它们只是谘询机关的性质,当然说不上是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过这种机构毕竟是传统的封建主义政体中从未有过的东西,而且在不久的辛亥革命中,各省的谘议局是起了特殊作用的。”“各省谘议局虽然并不是有多少实际权力的机构,但是使资产阶级立宪派有了合法的进行政治活动的据点。”②因此,“清末预备立宪是中国文化结构的中层结构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③其进步意义是应该肯定的。
  由于新疆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全国许多省区都已经设立谘议局后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疆巡抚联魁在给清朝政府的奏报中还说:“至设谘议局一节,新省汉民无多,土著诸多杆格”,仍不同意在新疆设谘议局。④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在全国各省区都设立谘议局、大兴“宪政”的情况下,新疆也不得不于宣统元年(1909)九月一日宣布正式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建谘议局。新建的谘议局设议长一人,副议长二人,常设议员四人,议员二十三人,共三十人,并随后制定了“议事细则”二十五条,“办事细则”十八条,“旁听细则”十四条,比较详细地规定了谘议局的职权范围、活动办法、人选来源等等。⑤另外,在伊犁也挂出了“宪政筹备处”的牌子,准备筹建谘议局。新疆筹建谘议局后不久,辛亥革命即爆发,清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至今在有关史料中也没有发现谘议局有什么大的活动,可见新疆谘议局在全国的“宪政”中所起作用不大。但谘议局设立本身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表明即使在远离祖国政治中心、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新疆,也不可能在旧有的老路上再走下去了,在进行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变革的同时,政治体制的变革终有一天也会到来。清朝灭亡之后,相继登上新疆政治舞台执政的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等人,虽然都是专制独裁、根本不懂也不愿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旧军阀,但他们都没有公开取消谘议局(后改名为“参议会”),说明清末“宪政”在新疆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从今天的眼光看,新疆在20世纪初开始的“新政”活动,由于思想观念封闭保守,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缺乏,再加上经济发展落后和财政极端困难,既很不完善,也比同期内地许多省区落后,好像无多大价值。但是,研究评价历史活动,不能看是否为当前提供了新的东西,而应该看是否比其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清末新疆“新政”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们知道,由于各种原因,新疆近代化的起步比内地沿海地区晚了几十年。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内地就已经兴起“洋务运动”、“百日维新”等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活动,而这些在新疆几乎都没有引起什么反应。俄国等国对新疆疯狂的政治、经济侵略及领土扩张,虽然使新疆少数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新疆贫穷落后必然会挨打受气的现实,但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任何奋起图强的行动,一切仍坐等中央政府及内地的支援照顾。19世纪80年代新疆建省前后,主政新疆的左宗棠、刘锦棠等人曾打算在新疆举办一些“洋务”活动,但终因各种原因最后不得不放弃。新疆在“新政”开展之前,各方面大多仍旧在封建落后的老路上徘徊。
  中国20世纪初开展的这场“新政”运动,终于使新疆艰难地迈开了向近代化前进的步伐。在这场向近代化迈进的“新政”中,涉及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给封建氛围浓厚的新疆吹进了一阵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清风。在以后新疆的历史发展中,虽然近代化的步伐仍然非常艰难曲折,比内地一些省区要显得落后。但是,从此以后,任何人再想把新疆完全拉回到封建专制的老路上去已是不太可能了。因此可以说,清末新疆的“新政”,为新疆在20世纪向近代化迈进,开了一个好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中华民国时期。新疆在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以及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虽然历史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但新疆在清末“新政”的基础上,继续向近代化迈进的总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仍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最终在1949年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附注

 《辛亥革命》(四),第28—29页。;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二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03页。;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45—747页。; 徐泰来主编:《中国近代史记》(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22页。; 《清德宗实录》卷591,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己丑。; 详见袁大化等:《新疆图志》卷四十五,“民政六”。

知识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经济的恢复情况、清朝政府治理新疆政策的调整与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清代新疆“荒政”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