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钱”的制造与货币混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129
颗粒名称: 三、“大钱”的制造与货币混乱
分类号: F822;F832;F426
页数: 3
页码: 363-365
摘要: 为了缓解严重的财政困难,新疆各地除加紧对各族农民群众的赋税征收、搜刮钱财外,便是赶铸大面值的钱币,滥发“当百、当五十、当十、当五大钱”等事便层出不穷,以解燃眉之急。
关键词: 财政困难 叶尔羌 阿克苏 喀什噶尔 南疆地区

内容

为了缓解严重的财政困难,新疆各地除加紧对各族农民群众的赋税征收、搜刮钱财外,便是赶铸大面值的钱币,滥发“当百、当五十、当十、当五大钱”等事便层出不穷,以解燃眉之急。
  早在道光八年(1828)平定张格尔之乱中,清朝政府从内地调集数万军队进入南疆地区,并筹集数百万银两作为军费运往南疆地区,从而造成这一地区一时的“钱贵银贱”的现象。为了解决南疆一时出现的“钱贵银贱”现象,那彦成就提出在阿克苏等地铸造“当十”面值的大额红钱(新普尔钱),供官兵使用。那彦成的做法,虽然缓解了南疆暂时出现的“钱贵银贱”矛盾,但却开创了清代新疆铸大钱的恶劣先例。不过,道光八年(1828)所铸的大钱,数量不多,流通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对新疆金融市场的冲击不大。
  但是,咸丰朝以后新疆各地铸造的大钱,不但面值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流通时间长、流通范围广,对新疆金融市场的冲击就非同一般了。
  咸丰五年(1855),叶尔羌参赞大臣常清奏称,为了解决协饷不足、财政困难,提出在南疆地区实行“折征加铸,以济兵饷”的建议。对这里的“加铸”钱币,清朝政府在上谕中说:“至加铸原以裕饷。叶尔羌所属,及乌什、喀什噶尔两城,既经采有铜苗,可资鼓铸,应令该大臣,商同各城大臣,广行开采,加炉鼓铸各项大钱,分成搭放兵饷,以济银两之不足。”①从此,在南疆地区铸造大钱不仅合法化,而且越来越严重。
  咸丰六年(1856),乌鲁木齐都统倭什珲布奏称:“满洲营支放五成兵饷,拟搭大钱。”②咸丰八年(1858),倭什珲布又奏称:要乌鲁木齐的“宝迪局鼓铸大钱”,③发放给当地的军民百姓。这样,“铸大钱”就从南疆地区进一步扩大到北疆地区,使“大钱”的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这一时期,南疆的库车、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在咸丰、同治年间,都铸造了大量的“当十”、“当五十”、“当百”大面额的红钱。据《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等书载:④咸丰三年(1853),阿克苏首先铸“当十”钱(重一钱五分),“当五十”钱(重二钱五分)。咸丰四年(1854),叶尔羌开始铸“当十”钱(重一钱九分)、“当五十”钱(重五钱)、“当百”钱(重一两);同时,阿克苏也开始铸“当百”钱(重六钱五分)。咸丰五年(1855),喀什噶尔开始铸“当十”钱(重一钱五分)、“当五十”钱(重四钱二分)、“当百”钱(重六钱五分)。咸丰六年(1856),库车开始铸“当十”钱(重一钱五分)、“当五十”钱(重四钱二分)、“当百”钱(重六钱五分)。在流通制钱的北疆地区,受同期内地铸大钱的影响,从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也铸造了大量的大面值制钱。伊犁宝伊局铸“当十”钱(重一两四钱)、“当十五”钱(重八钱)、“当百钱”(重一两四钱)、“当千”钱(重二两)。乌鲁木齐组建钱局(宝迪局),除铸“当十”钱(重二分)、“当五十”钱以外,还铸“当八”、“当八十”两种钱。另外,由于铜源不足,伊犁这一时期还铸过以铁为原料的“当十”、“当五十”大钱。
  新疆各地滥铸大钱,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升、货币贬值,最终受害的还是各族军民,也极大地破坏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同治三年(1864)新疆各族农民群众暴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注

 《清文宗实录》卷158,咸丰五年二月己亥。; 《清文宗实录》卷208,咸丰六年九月戊寅。; 《清文宗实录》卷272,咸丰八年十二月辛酉。; 转引自董庆煊:《新疆近二百年钱币图说》,《新疆金融》增刊,1986年。

知识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经济的恢复情况、清朝政府治理新疆政策的调整与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清代新疆“荒政”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