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0014
颗粒名称: 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
分类号: F426;F323;F326
页数: 6
页码: 7-12
摘要: 清顺治十年(1653),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其第五子僧格(1653—1671年在位)继位。巴图尔珲台吉逝世前,把自己的“兀鲁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给了僧格,另一部分给了其余的几个儿子。僧格并不是巴图尔珲台吉的长子,况且得到的财产又多,因此,继承巴图尔珲台吉主政后,一直遭到其他兄弟的反对,使准噶尔部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烈。对此,《准噶尔汗国史》的作者说:“僧格的许多弟兄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关键词: 准噶尔汗国 巴图尔 准噶尔部 准噶尔 噶尔丹

内容

清顺治十年(1653),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其第五子僧格(1653—1671年在位)继位。巴图尔珲台吉逝世前,把自己的“兀鲁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给了僧格,另一部分给了其余的几个儿子。僧格并不是巴图尔珲台吉的长子,况且得到的财产又多,因此,继承巴图尔珲台吉主政后,一直遭到其他兄弟的反对,使准噶尔部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烈。对此,《准噶尔汗国史》的作者说:“僧格的许多弟兄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因此很自然,他们只等有适当的时机,就试图用武力根据每人的私利重新分配父亲的遗产。”③这样,在准噶尔部上层,很快形成了支持和反对僧格统治的两个集团。一个是以僧格叔父楚琥乌巴什与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车臣汗(其女为僧格之妻)为首的一部分人,支持僧格执政;另一个是以僧格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车臣、卓特巴巴图尔,以及鄂齐尔图车臣汗之弟阿巴赖为首的一部分人,则反对僧格执政。为此双方曾争斗了十余年,并多次兵戎相见,后来在著名宗教首领咱雅班第达的调解之下才暂时有所缓和。到康熙三年(1664),僧格等人率领大军击败了阿巴赖为首的反对派军队,才算掌握了准噶尔部的实际统治权。
  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康熙十年(1671),卓特巴巴图尔与车臣又起兵反对僧格,并将其杀害。①准噶尔部的发展又面临着重大考验,同时又为随后噶尔丹的执政和准噶尔部的进一步发展及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提供了机遇。
  噶尔丹(1644年生,1676—1697年在位),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个儿子,年轻时即出家为僧,到西藏拉萨跟随达赖喇嘛学习,并深得达赖喇嘛器重,被封为“呼图克图”称号。但是,噶尔丹并没有安于做一个普通的僧人,不但经常习武健身,而且还经常往来于西藏和准噶尔部牧地之间,并参与准噶尔部的一些政务活动。例如,据俄国档案资料记载,在康熙七年(1668),噶尔丹就曾经在准噶尔部的牧地接见过俄国的使臣伯林等人。②
  康熙十年(1671),当噶尔丹听到僧格被卓特巴巴图尔与车臣杀害的消息后,取得达赖喇嘛的同意,立即星夜赶回准噶尔部。他到达准噶尔部牧地后,首先娶僧格的遗孀、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车臣汗之女为妻,以取得僧格旧部的支持。接着联络僧格的支持者、其叔父楚琥乌巴什与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车臣汗等人,壮大自己的力量。在他们的支持下,噶尔丹打败卓特巴巴图尔与车臣所统领的军队,结果车臣被杀,卓特巴巴图尔率残部逃往青海。噶尔丹“遂为所部长”,③取得了对准噶尔部的统治权。执政准噶尔部后的噶尔丹,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发展准噶尔部的势力,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主要有:
  一是进一步加强军事集权统治体制,确立自己在准噶尔部稳定的统治地位。在这里,噶尔丹采取了几项重要行动。
  首先,消灭对自己具有潜在威胁的势力。噶尔丹上台后,以各种借口出兵讨伐对自己有潜在危险的各部首领。康熙十二年(1673),噶尔丹出兵攻打自己的从兄弟巴噶班第;十四年(1675),噶尔丹率兵击败曾经帮助自己上台的鄂尔齐图车臣汗与楚琥尔乌巴什的联军的进攻;十五年(1676),噶尔丹出兵擒获楚琥尔乌巴什,杀其子巴噶班第,夺取其牧地;十六年(1677),噶尔丹率军向鄂尔齐图车臣汗的牧地发动进攻,杀死鄂尔齐图车臣汗,吞并其部众牧地。通过这些战争,噶尔丹实现了“胁诸卫拉特奉其令”的目的。①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军队战斗力。噶尔丹上台后,为了加强对内部的控制,于康熙十六年(1677)至十七年(1678)发布命令:不准各部落的群众随意迁徙,并要求各级官员要按时征收赋税上缴,以保证各级统治机构的运作支出。为了保持一支较强的军事力量,噶尔丹采取了许多保证兵源、改善部队作战装备的措施,特别是在部队中大量装备火炮鸟枪,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再次,把统治中心从和布克赛尔迁到伊犁。在巴图尔珲台吉与僧格时期,准噶尔的统治中心主要在今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据当时曾经到过和布克赛尔的俄国人记载,巴图尔珲台吉与僧格在这里建有“城”,“小城是黏土筑的,其中两个殿是石头的神像殿。城里住有喇巴和种地的布哈拉人”。②同时,从其他一些同类的记载来看,这个土筑的“城”,不仅比较小,而且城内建筑主要是喇嘛庙和土屋,在城内居住的也大多是从事宗教活动的喇嘛,以及被准噶尔军队从天山南部掳掠到这里种地的维吾尔人等。③从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来看,和布克赛尔不仅牧地比较小,而且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大约在17世纪70年代,噶尔丹把准噶尔部的统治中心从和布克赛尔迁到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比较优越的伊犁地区,为准噶尔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
  另外,发展生产,增强经济总体实力。噶尔丹执政后,除了尽力发展准噶尔各部原已经比较发达的牧业生产外,还在和布克赛尔、伊犁等适合农业生产的一些地方,利用从自己周边地区掳掠来的维吾尔人、乌孜别克人、汉人、俄罗斯人等为自己种地,进行农业生产。对此,当时的史料记载:噶尔丹“招徕归附,礼谋臣,相土宜,课耕牧”。①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各部落上下人员生产、生活的需要,噶尔丹对各部原有的手工业生产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噶尔丹统治时期,非常重视准噶尔部与清朝的贸易,使双方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在这种贸易中,准噶尔部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利益,也大大增强了准噶尔部的整体经济实力。②
  二是争取达赖喇嘛对自己的支持。如前所述,噶尔丹在年轻时即到西藏“投达赖喇嘛,习沙门法”,③得到五世达赖喇嘛的器重,并授予“呼图克图”的称号。康熙十年(1671),在噶尔丹从西藏返回准噶尔部继僧格之后夺取该部执政权的过程中,也曾得到了西藏宗教和世俗势力的支持。十八年(1679),噶尔丹不但已经巩固了自己在准噶尔部的执政地位,而且东征西讨,大大扩大了准噶尔部控制的势力范围,于是便请五世达赖喇嘛给自己加封“汗”号。当年,达赖喇嘛应噶尔丹之请,册封其为“博硕克图汗”称号。这是自明代瓦剌部的著名首领也先称“汗”后,经过200多年,到清代卫拉特时绰罗斯家族唯一一个称汗的人,其意义非同一般,不仅表明噶尔丹的业绩已经大大超越了其家族的前辈,而且也表明西藏的宗教上层集团对噶尔丹的支持。④同时,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准噶尔部、或者准噶尔政权,才可以名副其实地称其为“准噶尔汗国”。
  三是出兵控制天山东部的哈密、吐鲁番地区。康熙十八年(1679)夏,甘肃提督张勇在奏报中说:“噶尔丹委其属下阿尔达尔和硕齐等三头目,领兵三万,将侵吐鲁番,前哨已至哈密。”⑤不久,准噶尔军队征服哈密、吐鲁番,迫使这两地的维吾尔人“臣属”自己,兵锋直至甘肃的河西走廊。后来,噶尔丹还封哈密的维吾尔人首领额贝都拉为“达尔汉”的称号。①噶尔丹对哈密、吐鲁番地区的控制,不但扩大了准噶尔汗国的地盘,可以从这两个地区取得所需要的粮食,而更重要的是可以控制天山南北通往中国内地的通道,使自己在与清朝交往的过程中处于战略上的主动地位。
  四是出兵控制天山南部的“回部”地区。康熙十九年(1680),即在征服哈密、吐鲁番地区的次年,噶尔丹又派大军经阿克苏、乌什翻越天山,向喀什噶尔、叶尔羌进兵,在维吾尔人中的伊斯兰教白山派群众的支持下,一举消灭了存在300余年的叶尔羌汗国(又称“东察哈台汗国”),改立当地的维吾尔人首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为准噶尔办理回务”,②统治当地的维吾尔人,把天山南部全部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准噶尔控制天山南部的“回部”地区后,每年从这一地区以赋税的名义获得10万腾格的粮食、棉花等财物,大大增强了准噶尔汗国的经济实力。③
  五是积极开展对俄国的外交活动。在噶尔丹执政之前,准噶尔部就与相邻的俄国有各种来往。噶尔丹执政准噶尔部后,更加积极地开展对俄国的交往活动。在其执政期间,几乎每年双方都有使臣来往,而且有时跟随使臣的人数还比较多。例如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噶尔丹派往俄国的使团人数曾经达到70人(大多是贸易的商人)。噶尔丹这时积极地发展对俄国的关系,就是想借助俄国的力量,向东进攻喀尔喀蒙古,统一蒙古各部,进而实现自己建立一个统一的蒙古帝国的梦想。噶尔丹的这一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解除了自己东进、进攻喀尔喀蒙古军事行动的后顾之忧。
  六是向西发兵攻打哈萨克等部。在噶尔丹执政之前,准噶尔部与西部相邻的哈萨克、布鲁特等部之间为了争夺草场、人畜的冲突和战争一直存在。噶尔丹执政后,随着实力的增强,不断对西部相邻的哈萨克、布鲁特等部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康熙二十年(1681),噶尔丹率兵进攻哈萨克的头克汗,不慎中计,人员死伤过半,不得不无功而返。对此,史料记载:“丧师返国,未尝挫锐气,益征兵训练如初。”①次年,噶尔丹再次出兵攻打哈萨克,这次大获全胜,攻克中亚的塔什干、赛拉木等重要城市,并擒获头克汗之子。在随后的数年中,噶尔丹不断派兵西征,多次大败哈萨克、布鲁特等部。对此,《哈萨克简史》一书中也写道:“1681年至1685年,准噶尔贵族对哈萨克汗国南部发动了战争,摧毁了赛拉木城市周围的农业区。18世纪初,准噶尔另一支军队进抵撒里苏尔河,还有一支军队侵入中玉兹东部地区。”②噶尔丹对哈萨克等部的用兵并不断取得胜利,大大扩展了准噶尔汗国控制的西部疆域。
  七是向东进攻东蒙古的喀尔喀等部。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亲率3万军队向这时已经归属清朝的喀尔喀蒙古发动进攻,大败喀尔喀蒙古诸部的军队,迫使大批喀尔喀蒙古军民内迁至内蒙古,“溃卒布满山谷,行五昼夜不绝”③。随后,噶尔丹乘胜追击,一直进兵到距北京仅数百公里的内蒙古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境内。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的军事行动,虽然曾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它不仅引发了准噶尔汗国与清朝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最终导致了噶尔丹本人于三十六年(1697)的失败和死亡,而且也对当时中俄两国正在进行的边界谈判带来了不良影响。④
  在噶尔丹执政准噶尔汗国的26年中,正是准噶尔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他执政的这一时期,不仅使准噶尔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使其控制的地域也大大得以扩展,并最终使准噶尔部从原卫拉特诸部中的一部,而成为雄踞我国西北地区的、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后来,噶尔丹虽然在与清朝政府的作战中因各种原因以失败告终,但从其一生的主要活动来看,仍“不愧是蒙古族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⑤

附注

 〔苏〕伊·亚·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08—209页。; 对僧格被杀的详细情况,史料缺载。〔苏〕伊·亚·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30页中说:“从我们这些史料的记载可见,僧格是在1670年末为其兄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密谋杀害的。其他密谋者的名字和他们的纲领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这次密谋具有典型的宫廷政变的性质,而人民群众跟这件事毫无关系。”可见僧格可能死于密谋暗杀。; 〔苏〕伊·亚·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21页。; 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鲁特要略”。; 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鲁特要略”。; 〔苏〕伊·亚·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84—185页,此城遗址今天仍然保存比较完好。; 准噶尔部的首领,这时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平时也不住在该城内。; 梁份:《秦边纪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20页。; 对准噶尔部与清朝的贸易情况,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有比较翔实的记述。; 温达等:《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一。; 噶尔丹称汗后,曾报告了清朝政府,但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承认,清朝政府也拒绝给其授予汗印。不过,在后来的实际交往中,清朝政府还是事实上承认了噶尔丹在准噶尔部的首领地位。因此,从这时开始,准噶尔部才应该称其为“准噶尔汗国”。对此,过去一些文章著述说噶尔丹的“博硕克图汗”是自称的,并不确实。; 温达等:《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一。; 清代汉文献对这时的额贝都拉一般称为“达尔汉伯克”或“达尔罕伯克”。“伯克”是维吾尔人的一种官号。而“达尔汉”或“达尔罕”,据考证,则是蒙古人的一种荣誉称号,只有对汗室有特殊贡献或立过较大军功的人才能获得。这时额贝都拉能被噶尔丹封为“达尔汉”的称号,说明在准噶尔征服哈密后,额贝都拉还是得到噶尔丹信任的。; 椿园:《西域闻见录》卷二,“布拉敦霍集占叛亡纪略”。; 腾格,当时天山南部“回疆”地区的货币单位,一腾格约相当于白银一两。据考证,准噶尔统治天山南部“回疆”地区后,对当地维吾尔人征收的是实物,并非银钱。; 梁份:《秦边纪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22页。; 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二《哈萨克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53页。; 张鹏翮:《奉使俄罗斯日记》。; 中俄两国当时正在进行有关边界划分问题的谈判,并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噶尔丹出兵进攻支持清朝政府的喀尔喀蒙古,无形中帮了此时对中国北部边境地区进行扩张的俄国。对这场长达数年的战争,后面还要做详细叙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马大正文集》(《噶尔丹的政治和军事实践》一文),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143页。关于对噶尔丹的评价,过去大陆著述多持否定态度。这里没有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知识出处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清代新疆经济史稿》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经济的恢复情况、清朝政府治理新疆政策的调整与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清代新疆“荒政”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