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红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唯一号: 310530020230000118
人物姓名: 李金红
文件路径: 3105/01/object/PDF/310512020230000001/20091203
起始页: 005.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籍贯: 中卫市

传略

今年38岁的李金红,总是比别人忙。用她的话说:“我就是个劳碌命,没办法让自己停下来。” 1993年,学过理发技术的李金红发现市区鼓楼南街比其他地方繁华。于是,她就在鼓楼南街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家“梦意”理发店。刚开始,理发店生意不怎么好,房租和各种管理费都是靠亲朋接济。但李金红从没想过打退堂鼓,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她找原因,寻出路,发现顾客都比较喜欢干洗头加按摩,她就从这方面入手,多费时间但不多收费。每天干下来,腰酸胳膊疼,但她觉得起早贪黑出点力气受点累根本不算什么,难就难在如何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意经。李金红就是在这种摸索中经过种种尝试和努力,使理发店的生意起死回生。她说生意不能太死板,在做赔本生意的时候要看到那些不可预见的收获。谁知生意刚刚好转,鼓楼南街的旧房屋却要拆迁。没办法,李金红只好去摆地摊卖服装。那些年,她总是扛着大包来去匆匆,碰见熟悉的人也顾不上打招呼。后来,她又在市区人民商场经营了两个服装店,由于生意的需要,她经常到外地接货批货,用她的话说就是:“常常累得走在路上都打盹。”2003年,李金红转让了服装店,收拢资金在市区鼓楼北街开了一家“金桃”理容店,创新的思维和优良的服务理念不仅扩大了店的知名度,而且生意十分红火。 虽说生意红火,但李金红综合思考后觉得发展前景有局限,她便想到了改行。2007年,李金红转让了理容店,投资30多万元在市区鼓楼北街开了一家怡和招待所。现在的她每天仍然忙碌着,说无论如何要创出些名堂来。朋友劝她:“苦了这么多年,该歇歇了。”她笑笑说,对她而言,创业的路永远没有尽头。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