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求实创新的金色序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0061
颗粒名称: 奏响求实创新的金色序曲
其他题名: 中卫市农牧林业局发展纪实
分类号: F323
摘要: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古诗人的经典之作,非常适合用来描述欣然沐浴在美丽之中的中卫。 自设市以来,中卫市农牧林业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向科技化、特色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和谐农业的新格局迈进,农林牧业齐头并进,各具特色,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关键词: 中卫市 农业建设

内容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古诗人的经典之作,非常适合用来描述欣然沐浴在美丽之中的中卫。 自设市以来,中卫市农牧林业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向科技化、特色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和谐农业的新格局迈进,农林牧业齐头并进,各具特色,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弘扬“三苦”作风,深入开展了干部担保贷款,推行了科技承包,实施了绿色档案管理,用开放的思维、求实创新的理念,扩规提质建基地,内引外联举龙头,反弹琵琶抓市场,全面推动产业升级,使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突破。
  发展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马铃薯产业。以海原及中卫、中宁山区为主要产区,以东农303、费乌瑞它、克新9号等品种为重点,完善良种脱毒繁育推广体系培育,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菜用马铃薯运销服务业。现已种植马铃薯30万亩,2005年计划新增种植面积10万亩,到2008年种植面积发展到55万亩,脱毒化、标准化栽培面积达到90%以上,单产提高25%,产量达到55万吨,商品率达到80%以上,重点培育1至2个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马铃薯产业产值达到3亿元。 — 草畜产业。以海原和中卫、中宁为核心,海原为饲草种植区,海原县和中卫城区香山为羊只主产区,城区宣和、永康、柔远和中宁大战场、白马为肉羊、牛杂交改良区,大力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生态型草产业,现已种植饲草130万亩,羊、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21.85万只和13.8万头;到2008年,建成牧草种子基地5万亩,饲草料基地160万亩,草产品加工率达到30%,草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羊、牛饲养量分别达到250万只和25万头,商品率分别达到98%和95%。大力培育强势龙头企业,打造“回族”品牌产品,加快回族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牛羊及其加工业产值达到13亿元,草畜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 —西甜瓜产业。以香山、兴仁、高崖等镇乡为核心生产区,西瓜品种主要以郁金香为主,现有压砂西甜瓜面积16万亩,产品已远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州等18个大中城市。2005年,计划新增压砂地面积4万亩,累计达到20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到2008年,示范区推广新品种1万亩,新发展压砂西甜瓜5万亩,建成25万亩压砂西甜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商品率达到98%,西甜瓜产业产值达到5亿元。 — 鸡产业。以中卫城区宣和镇为主,辐射带动全市,全力培育并打造“宣和牌”禽蛋品牌。现已建成了 100万只鸡养殖园区1个, 30万只鸡养殖园区1个及占地41亩的西部禽蛋批发第一市和1个白条鸡加工厂、6个鸡蛋加工厂、6个鸡粪加工厂,鸡饲养量达到999.07万只,宣和鲜鸡蛋分别占西宁、格尔木、兰州、银川市场销量的90%、80%、60%、50%。 2005年,计划鸡饲养量达到1800万只, 其中存栏900万只。到2008年,建成百万只养鸡园区1至2个,标准化养鸡园区10个, 鸡饲养量达到300万只,存栏1400万只,鸡肉总产量达到2.5亿吨,鸡蛋总产量达20万吨,商品率达到95%,实现产值30亿元,建成鸡产业深加工企业20个,加工业产值达到4.5亿元,鸡产业产值达到34.5亿元。
  百万亩围城造林工程建设有突破把中卫的“塞上江南”美誉变为山环水绕、 鸟语花香、林木成行、风光旖旎的现实,是中卫市农牧林业局不变的追求。为了绿化山川、美化家园、防风固沙,该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精神,规划利用5年的时间实施百万亩围城造林工程,打造“绿色长堤”。2004年在石营公路两侧、南山台地区和北部沙漠区营造灌木林58500亩,占任务50000亩的117%,这使中卫的林业治沙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也为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004年全市新植枸杞25025亩,占任务25000亩的100.1%,累计达到130025亩。这不仅提高了空气清新度,也为茨农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工作有突破中卫市农牧林业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扣时代脉搏,牢抓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创新科技服务机制,组织农牧林业科技骨干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实行技术承包并开展指导,有效地增强了对特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式的跟踪服务。建立了各种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引进推广农牧林业新技术、选取培育新品种。共引进、推广各类名、特、优品种211个,繁育、 选育各类优良品种23个,使新品种的应用取得了广泛突破。精心组织实施了 “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76场(次),培训农民226371人(次),召开现场会73场(次),现场演示培训25000人(次),印发各类农业技术资料341330份,开展农业知识讲座55次,强化细化了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显成效,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达到2320元,同比增长8%。
  (农宣文/图)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农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