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受灾固原太平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7752
颗粒名称: 南方受灾固原太平否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8月21日固原报登载了关于南方受灾固原是否太平的文章。
关键词: 固原报 南方 隐患

内容

刘长青
  水,虽然是人生命的源泉,但酿成的灾难又是那么冷酷无情。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但大自然仍不时狂暴地肆虐于人类。
  今年,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灾害祸及18个省区,经济损失已达470多亿元。
  灾害考验了人民,也教育了干部群众,留给人们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大灾之后,我们固原地区应该思索些什么呢?
  也许是记者太敏感,我带着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对固原地区水利建设的关心,走访了地区水保处副处长王克德,请教了水利专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固原地区防汛设施在衰减,水利工程存在大量隐患……
  五十年代以来,固原地区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共修建水库170多座,总库容8.27亿立方米,兴修干支渠2200多条。这些水利设施发挥了拦洪蓄水,放流调峰的作用,不仅灌溉了数十万亩农田,而且基本消除了水患。但是,后来水利建设放松了。特别是近几年,人们过了几年风调雨顺的日子,防御灾害的观念淡薄了。
  王克德同志告诉记者,固原地区80%的水利工程建于五、六十年代,年久失修,目前有40%以上的水库是病险库。由于泥沙淤积,护坡不牢固,或者溢洪道狭窄,洪水到来,险情丛生固原、西吉境内的几条河流,乱采砂的现象很严重,造成河水漫溢。彭阳、泾源等县有的单位在“水线”里、河道上修了工厂,盖了仓库,建了村庄,人为地设障堵塞了河流,一旦有洪水,后果不堪设想。目前固原地区还有近60%左右的山村没有防洪水道:50%的乡村过去国家曾投资修建了防洪渠,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水渠被农民抢占种地或填倒垃圾,破坏严重。固原寺口子水库下游中河的河床,眼下基本被农民开垦种了地,河道变窄,泄水能力下降,若遇到洪水,下游的群众将遭殃。固原城区东门外的清水河里,垃圾堆如山,河床被挤占只剩下20—30米宽。老王感慨地说:“我们是在自毁家园啊!”
  防洪设施衰减除了管理不善,人为破坏严重,水利建设投资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水利部门介绍,水利基建工程投资过去每年三百万元左右,现在只有五六十万元。钱少,旧工程不能改造加固,新工程不能建设
  听了水利部门同志的介绍,我的心里颇感沉重,水灾会不会祸及我们这块还不富裕的黄土地呢?我想真有一天如果发生不测,我们的防洪、水利工程能抵挡得住吗?众多的人们在捐款支援灾区的同时,是否想到了我们生存的这方水土也并不那么太平……
  人们也许不会忘记:1990年9月22日,泾源县遭受的那场特大水灾。降雨不足3小时,无情的洪水却吞掉了近〓400万元财富!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400万元,相当于全县过去10年的财政收入。受灾最严重的白面镇,亏就吃在了农民将排洪渠抢占种了地,真乃引火烧身。白面镇农民马汉勋说得好:人有路,车有路,人断水路,水最终要断人的生路。这话发人深思
  其实,在固原地区,局部范围的洪涝灾害年年发生。今年7月初,固原部分地区又遭到了洪水袭击仅宝中铁路固原境内的施工单位就损失20万元。固 原城宋家巷一些居民屋里也进了洪水。一位受灾农民对记者说,城里人盖房图便宜,连排水沟也填了盖房子。水沟,自古那就是排水的通道,为啥偏在那里种地、盖房?
  是啊,为何不但不疏浚河道,合理利用行洪区,还偏在那儿盖房?人们的思想确实麻痹了!从三、七营到兴高李灌区,从葫芦河、香水河到红茹河流域,记者几乎走遍了。可以说,这些地方称得上是固原地区的风水宝地,经济、文化并不落后。然而,记者手头一份资料表明:这些地方水的出路已越来越窄,为争夺水路,邻里之间往往大打出手。逢雨天,村里比唱戏还热闹,人们在看啥哩?在看为争水路打架……
  据了解,目前农村各种民事纠纷中,因地界、水路发生的纠纷占大多数。这种行为怎不叫人担忧?
  记者还了解到与本文所谈有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汛领导问题。地区水保处虽说设有防汛办公室,挂着“防汛指挥部”的牌子,但也是汛期凑班子,汛后散摊子,缺少专门管理人员。据说各县防汛机构也很不健全。一旦有事,何以应付紧急情况?事情往往还这样:太平时候都喊经费紧,而当灾害降临,并造成严重损失时,又是拨款,又是给物。何不未雨绸缪,把钱花在点子上?
  记者在结束这篇报道的时候,怀着深深的忧虑再提醒一句:从这次南方洪水灾害中汲取经验教训吧,下大力气建设好我们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做到有备无患,保护我们的家园。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