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7724
颗粒名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并列题名: 泾源县米岗村治穷记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泾源县惠台乡米岗村靠实行科学的规划,靠多方面的科技投入,靠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使村貌大变,走在了同类地区的前面。
关键词: 米岗村 科学 村貌大变

内容

在以贫困带、片为主要战场的扶贫攻坚战中,泾源县惠台乡米岗村是引人瞩目的地方。六盘山最高峰米岗山,就耸立在村西。
  惠台乡是穷乡,而米岗村又是惠台乡最穷困的村庄之一。由于自然灾害多,人口密度大而素质差,耕地少而耕作粗放,到1987年时,全村仍然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有粮只有190公斤,纯收入113元,其中贫困户154户838人,特困户19户86人,合计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
  这地方有治吗?很难用一句话说清这个问题。过去,国家曾给这个有一千多口人的村以大量的扶持、救济,但“输血”的结果是全村依旧贫困,给了供应粮,还等着花救济款。1988年,自治区科委确定搞一个名为宁南低温阴湿区农林牧综合开发研究的课题,选中这里作试点,承担这项任务的固原地区农科所的科技人员进村了。
  他们逐户调查,逐山勘查,结论是,米岗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等不但缺,而且组合得不好,劳动者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处于原始阶段,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状态。显然,要治米岗村的贫穷,必须以科技扶贫为中心,强化农民的科学种田意识,促进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
  1988年以来,冯道星、李强、宋全成等科技人员为完成科研课题,实现米岗村脱贫呕心沥血。他们帮助农民调整了农林牧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他们整理组装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全面推广;他们进行当地优势作物蚕豆、马铃薯的丰产栽培试验,使之产量大增他们引种驯化产自六盘山的野生名贵药材,为贫困农民开辟致富门路。与此同时,林牧业生产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实行科技承包,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开展科技培训、示范和服务工作。
  以科技投入为主开展扶贫工作,收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8 ——1990年3年比1987年增产粮食49.31万公斤,折合人民币35.5万元。1990年的粮食亩产,超过泾源县的平均水平,接近固原地区的平均亩产。同期,粮食单产净增57.6公斤。今年,全村粮食又获丰收,总产可比1987年增长18.8万公斤,全村达到了口粮自给。1990年,人均纯收入274.20元,比泾源县平均水平高出数十元。到1990年底,米岗村已有154户、832人脱贫,未脱贫人口只剩下120人,不足全村人口的十分之一,低于全地区的平均数。
  在宁南22个低温阴湿乡镇中,米岗村过去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短短的几年中,他们靠实行科学的规划,靠多方面的科技投入,靠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使村貌大变,走在了同类地区的前面。米岗村科研试验和科技扶贫的成果,再一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对于正在展开扶贫攻坚战的地区来说,既是令人欣慰的,又是值得学习的。
  (丁金尚)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丁金尚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