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崎岖山路有坦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7060
颗粒名称:
崎岖山路有坦途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5月25日固原报登载了关于农民王世忠在山坡地实行科学种田的事迹。
关键词:
固原报
王世忠
科学种田
内容
初春,我们踏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慕名访问一位在贫脊的山坡地实行科学种田,创造亩产千斤粮的普通农民。他,就是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66岁的共产党员王世忠。
“我是大老粗,合作化当村干部时扫的盲。”老王一边热情地给我们倒水沏茶,一边无拘无束地谈起来,“我那算什么科学种田,只不过是照着葫芦画个瓢。”1983年,王世忠从有线广播里听到种植“景林129”和“7633”小麦优良品种可增产20-30%,种植青海大豆每亩可增产100斤。他急忙赶到县种子公司购回75斤小麦籽种,又找人兑换了100斤青海大豆进行试种。这一年,他试种的1.5亩小麦亩产700斤,青海大豆亩产400多斤,都比当地籽种增产80斤以上。从此,他对科学种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空,不是到种子公司看看,就是去乡农技站问问,见了下乡的农业科技干部总是虚心求教。1988年,他去乡供销社购化肥,听说科研人员从外地调进了一种叫“高原602”的小麦良种,就第一个找上门购回了45斤,精心试种了1亩,产量达到1080斤,比1983年他开始试种优良品种时的产量又提高了一倍多。他更加相信科学,热心科学种田了。
老王对科学种田还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啥叫科学,勤劳就是科学,地耕三遍自肥,人勤地不懒。”每年他积农家肥360架子车,每亩施30车。他承包的11.5亩地,每年都要深耕两三遍,其中机耕一遍。别人耙耱两次,他少不了四至五次,真正把地做成了“海棉田”。耕地时,他在前边掌犁,老伴紧跟在后边拾草根。为了务好地,他和老伴一大早就起身,背上水壶,揣上几块馍馍上山,经常中午不回家吃饭,太阳落山才离田地。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1990年,他种的1.7亩“高原602”良种小麦,净产1670斤,平均亩产982斤。他种的大面积小麦平均亩产700斤,大豆亩产800多斤,都高出全村单产的一倍以上。在丰收面前,他心里乐得象开了花场上的麦子还没来得及进仓,兑换籽种的人就排成队,老王总是热情地向乡亲们介绍优良品种的特性和种植方法,满足大家的要求。近几年来,他把自己引进和试种成功的优良品种推广到100多户,带出了一批粮食高产户。他不仅给本村蒙根才、宋成林、宋望才等贫困户和困难户优先解决良种,还帮助他们耕种,使这3户农民由缺粮户变成了余粮户。他用自己的实践正在履行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义务。1987年以来,他先后被地、县、乡树为“勤劳致富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
我们离开王世忠家时,夕阳的光辉洒满山间。忽然,我觉得崎岖的小路不见了,眼前变得宽阔、明亮多了。 (傅江涛)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傅江涛
责任者
王世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