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信贷结构 增强农业后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6669
颗粒名称: 调整信贷结构 增强农业后劲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4月固原报登载固原地区打好扶贫攻坚战,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靠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固原地区 扶贫 农业

内容

固原地区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在定西地区和西海固两大尚未完全解决温饱的1 7个县中,固原地区就有6县,约占32.5 %。打好扶贫攻坚战,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靠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有赖于投入的增加,但就自前来看,财政支农投资和银行支农信贷资金向农业倾斜,还显得很不够。具体表现在:
  一、财政用于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财政用于支援农业的资金(包括事业费)逐年下降。国务院要求把水利投资尽快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而从1981年到1988年,固原地区的水利投资一直徘徊在700万元——900万元之间。
  二、银行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投资,占整个信贷资金的比重也逞下降趋势。以1988年为例,农业贷款占银行各项贷款的比重比1980年下降了8.6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如果继续下去,显然对发展农业不利,对脱贫不利。
  下面就增加银行信贷对农业的投入谈谈看法。
  第一,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农业贷款数额从计划上看是增加了,但从实际来讲,增加额是虚假的。而其他一些项目,如13%的准备金,7%的备付金,各种债券,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些都从客观上限制了银行对农业的投入,因此,金融系统内部必须有向农业倾斜的政策和措施,必须对上述几个方面的比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切实实现向农业倾斜。
  第二,在信贷管理体制上实行倾斜。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信贷实行“限额管理,以存定贷”的管理力法,面对存款相对萎缩,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储源分散等情况(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万一存款达不到指标,农业投入的信贷资金就只能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不能仅在口头上增加农业投入,而要对贫困地区农业信贷制定出“少存”“不能少贷”的具体政策,这样才能把增加农业投入的信贷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在利率上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目前,利率对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作用还不够明显,在吸收存款和调节与抑制信贷时,利率这个杠杆还显得很不得力。因此,要增加农业后劲,就应该按照“农、工商”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采取两条办法,一是大幅度降低农业贷款利率,按照国务院贫困地区领导小组安排,直接由财政贴息;二是适当提高工商业贷款利率。考虑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差的问题,为了不使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受到影响,这两种贷款利率的确定应以扣除存款利息和银行费用之后,银行略有盈余为原则。只有利率政策实行倾斜,产业政策才能得到落实,信贷结构就随着调整。
  第四,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再贷款实行倾斜,特别是农业贷款。现在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再贷款,除极少量的年度性贷款可供专业银行在较长的时期内使用外,大量的季节性、日拆性贷款规定的时间太短,不适宜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就是在农业生产的流通环节,也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到期不能按时归还, 规定应收旧贷新,实际作法有的也是贷新收旧,等于在扩大信贷规模。因此,中央银行应对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信贷资金,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适当延长还款期限,以保证农业有稳定增长的后劲。
  第五,既要贯彻执行双紧方针,又要适当调整力度,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防止出现“一刀切”。一是要大力支持干部群众发展商品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经济相对发展的沿海地区,或许不成问题。但在固原地区来讲,这种热情和积极性是来之不易,万万挫伤不得,一旦挫伤,再要恢复起来,就会加倍困难了。二是要保贫困地区的开发性项目。如以“三田”为主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以西隆彭固等县的肉兔,西海固彭的细毛羊、绒山羊和固海的裘皮滩羊等基地,都是直接有利于脱贫致富的开发性项目,绝对不能一刀切下去。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兰伍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固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