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秦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4688
颗粒名称: 看秦腔
并列题名: 固原物资交流会戏场拾零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90年9月26日固原日报登载的陕西人痴迷秦腔,固原无数个戏迷同关中、陇原儿女一样,是这种地方戏曲滋生的土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的源泉。
关键词: 地方 戏曲 文化

内容

陕西人对秦腔又能痴迷到什么地步呢?看看咱们固原吧,尤数个戏迷同关中、陇原儿女一样,是这种地方戏曲滋生的土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的源泉。
  西湖公园里的“小脚老太”
  9月16号早晨,我们一家三口游西湖公园,但见一个个小脚老太太随孙儿孙女导游,穿梭于湖边、林丛。我爱人大惑不解:公园来过多次了,从没见到这情景,哪来这么多的“刘姥姥?”我告诉她:这是专门从乡下来看素腔的的,中午一点半开场,赶早来要占好位置。
  难为老人们了,为看上一场咸阳秦腔剧团演的戏,乘上孙娃的架子车进城来了。公园门口的车管员一向是做着5分钱守一一辆自行车的生意,这下摆上了一辆辆架子车,咋收费呢?就5分吧,不容易啊,十几里外赶来,日头把她们的核桃脸都烤黑了,就图个舒心嘛。
  私人店房挤了个满
  苦了那些离城更远的戏迷们。耳朵门上的锣鼓都“嚓嚓”有声了。这时候,就搜肠刮肚寻城里的某亲戚。就进娃娃二婶婶的二姨娘家吧。可是,年头节尾从没有跨过人家的门呀。干脆背上半袋子葵花吧,这样去敲门底气足些,脸皮一抹,反正住两晚上过个戏瘾。
  那些城里头没亲没故的戏迷就只好花一元或者五毛住私人店房了。
  这下乐坏了店主们,不再跑到车站门口拉生意了。但也操心啊,夜场戏散都半夜了,等着来客睡齐了,门栓子插上了,又听着一屋子的戏迷争吵不休。伸长耳朵一听,原来在评说戏呢,叹一声:“唉,一场戏把生人都能混熟。”就干脆也进门去凑热闹了。
  秦腔把马戏挤跑了
  河南等地来的马戏班子哪料到:固原人知迷那“嗓子都能喊破”的秦腔。
  西湖公园南门口,某地马戏团的两位女演员穿着紧绷绷的衣衫不停口地在嘶喊:“买票啦、买票啦,空中飞人、现代劲舞,马上开始,马上开始。”都能听到她们的嗓子喊破了,就是很少有人买票进场。同在公园里搭台演出,北边秦腔观众每场都平均在四五千人,而南边的马戏杂技寂寞得演员唉声叹气。
  交流会不几天,图谋着挣大钱的几个马戏团、歌舞队就只好拆台撤兵了
  对号入座秩序井然
  每逢夜场,观众都逾五千。入场时观众都自愿排队,能排上数百米长男女老少,怀揣棉衣,颈望前,一步一行,远望此情此景,感人得很呐。
  19号晚演《秦楼案》我买了票赶早进了场,找到31排9号,原来全是松木檩条上写上个座号当座位,观众都自觉凭票对号入座。坐上去不大会儿,我的屁股受不了。起身后退,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行署某处处长呀、县上某科科长呀以及教询过我的老师,或夫妻双双相依,或偎在老娘的身旁。唉呀呀,好你个牵人心肠的秦腔!
  《秦楼案》演的是朝掌刑大夫肤傲大义灭亲的感人事迹。戏中家训、执法等场面感人至深,似乎都能听见观众们如临其境的心跳。
  咸阳来客当着我,称赞咱们的戏迷们:“秩序好得很,看戏都是行家。还提起15号晚《九江口》演出结束时,几千名观众站起来谢幕,不忍离去,掌声不停,”把人感动得都想掉泪”。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