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规矩哪得方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3286
颗粒名称: 不成规矩哪得方圆
并列题名: 西海固农电管理采访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4月固原报登载西海固农电管理采访记。
关键词: 西海 农电管理 采访

内容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生活是咋个样子?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电,应该得到公正的待遇!
  写此文意在唤起人们正确的用电意识,意在唤起各级领导部门对农电管理的重视!
  1、愿安全用电常识深入您的心中
  这是两例由“电盲”酿成的悲惨事故:
  1989年9月8日下午,固原县三营镇东塬村农民罗进贵抚摸着刚买回来的电视机,情不自禁——这是一年收获换来的呀。但他又为停电而着急:村里变压器台架上照明引线接头氧化,断电了。罗进贵急不可耐,要挺上去“收拾了。”亲人和邻居劝他,他不听,硬是爬上了杆基。怎料不慎触及高压避雷器引线,罗进贵大叫一声,猝然摔倒在地,停止了呼吸。
  和罗进贵一样,西吉县偏城乡杏湾村一位农民也是因不知起码的用电常识而丧生。1989年春节前夕,杏湾村的这位农民因房顶灰尘清扫不净而伤脑筋时,想起家里新买不久的鼓风机。于是,他搬出那家伙、插上电源、跃上板凳,激动地扫射着屋顶。谁料,正在他庆幸鼓风机这一多用功能时,电打得他猝不胜防,一跟头栽倒在地,没能再爬起来。老婆孩子哭成一团。
  多么令人惋惜的一幕啊!他们刚刚摆脱了贫穷的魔影,应该好好品尝生活的醇香了,却这样无辜地离开了人世。
  深入西海固一些村队调查用电的问题,我们就得到这些让人心悸的答案。我们敬请父老乡亲从这些残酷的事实中明白用电的道理,千万要杜绝下面这些不该有的现象了:
  那些偏僻的村队,几乎任何一位男性公民,都是大胆的“电工”;保险丝易爆,换了又换,太麻烦了,就用铝丝代替;拉电没线,就用破股线和拆股线,或者干脆用铁丝;一些村队的电工推波助澜,任意为农民乱拉电线,有的村里简直是“天罗地网”,低压线路纵横交错,放羊娃娃用铲子也够得着;耕牛惹事儿,一头抵倒电杆,舌头舔那电线,就一命呜呼……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2、请保护好电力设施
  我们看到一幅题为“身兼多职”的漫画:画面上,本来担负输送电力的水泥杆上,有线广播线路也从上面架过,高音喇叭驻足上面,毛驴拴在上面,晒衣绳拴在上面,连麻雀的产房也在杆顶上。太形象了!它足以概况山区一些农民的电力设施保护意识。
  下面这件事却是我们亲眼见到的:固原县黑城乡一位农民因供电管理部门要求他砍掉栽在高压线网下的树,提出非份要求:“每棵树给10元钱,不给不砍!”眼看着触及电线的树冒金花,他不管有啥后果,先盯准钱,这种错误的认识应该受到批评。可是,事后,这位农民竟给老哥们介绍起经验来: “我就是专门栽的,几年冒高了,捞上一把。”
  更有破坏电力设施的案件发生:1990年2月10日晚,固原县公安局一举破获一起重大盗窃电力设施团伙案。10名罪犯中大多数是固原县中河乡农民。他们从1988年以来,多次盗割电线、拆卸变压器,盗窃电力设备价值达8万元之多。破案后,闻者无不震惊——竟有这类“蛀虫。”当然,法律是神圣的,罪犯将得到应有的惩治。
  电力设施的整体损耗,更让人担忧了。目前,西海固的农电设施,大都是七十年代末期以来配备安装的,10年过去了,风吹雨淋,大量设备已经不符合安全要求了:线路陈旧、木杆腐朽,因设施失去效果而造成的死亡事故已发生多起。.虽然这现状已被有关部门认识到,但更新设备所用资金无法落实,问题依然如故。盼这种现状尽快得到改观,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3、用了电就得交电费
  我们在供电管理部门了解农用电费交纳情况时,方知一些村队还有拖欠电费的现象。1989年仅彭阳县古城乡就拖欠电费近1万元。
  一些村队的电工只领取每月的补助费,有的甚至自行主张,随意加收农户电费,从中渔利,农民对此怨气很大,有些就干脆拒交电费了。据说还有一些人靠娴熟的“偷电”本领,躲过一次次电费。将电表后盖打开,也不知怎么动换一下,电表就缓缓地行动,甚至还倒转。这样处理后,就为所欲为地挥霍电了,电炉子、电褥子、电视机、电灯泡……,一起上,白天也不关。反正不掏钱了!如此人家多了,就苦了那些善良的、没有胆量摸电绳子的农民。集体变压器下总电表表明的电费就得这些人掏,以至于拉一个15瓦灯泡,每月电费高达10元多。不得已,就关电点煤油灯了。
  作为国家商品的电,用了就得交费。这个常识不能淡忘!应该有法规约束那些“偷电者”,因为偷电无异于盗窃!
  多年来,供电管理部门为农电管理倾进大量心血,现在他们又从设施管理和电费交纳两大突出问题着手,帮助乡一级电管站一个村一个村进行整改,还将从建设一支过硬的村队农用电工入手,对农民进行安全用电常识的教育。但是,重要的是要得到用户的积极配合。
  多一些理解吧,办好一件事,离不了大家的精诚合作,社会也正是靠集体的力量推动向前的。农电管理,情同此理!
  补白
  说服我儿子上床常常是件大难事。后来我们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我跟他说,床是一只信封,而他是一封充满好消息的信。这下他高兴地跳上床,钻进被子,让我把他放入“信封”,封好信口,并将他投邮。——裘德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强
责任者
谢蓉生
责任者
罗进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