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愿为家乡鼓与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3154
颗粒名称:
愿为家乡鼓与呼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固原报登载读者为自己家乡开辟了《山区建设》专版。
关键词:
读者
家乡
山区建设
内容
隆德县城那眼叫“龙王池”的泉水,清冽冽,甜滋滋,我就是吃这水长大的,直到考取兰州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被分到宁夏日报社,我实现了当一名记者的夙愿!
领导征求我愿到哪里当驻地记者时,我脱口就说: “到固原,那是我的家乡。”在山区家乡当驻地记者两年时间里,少说跑遍了全地区六个县的一大半乡,至于到过多少村队,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共采写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闻稿件约120多篇,有一个月竟发表稿件十三四篇,几乎平均两天就有一篇,着实让我得意过一阵子。有人还开玩笑地叫我“高产记者。”后来,当我认真反思这段时间的工作时,没了那股喜气劲儿,心里总觉空荡荡的:论稿件数量,似乎确实不错。谈起它们的质量,则令人汗颜难耐了。在读者中能引起反响、有指导性、针对性的重点报道太少了。
巧得很,1984年4月我回到本报经济部当农业编辑没多久,一个让我报答家乡养育之恩、弥补过去不足之外的好机会来了——从1986年起我报在二版开辟了《山区建设》专版,每月两期整版,专登南部山区八县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各类稿件,旨在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三西”建设中的舆论作用。而这块专版的责任编辑,就田我担当。
老实说,这活儿可是个苦差事。不知情的人说我捞了一块“自留地”,有发稿权了,奖金也拿多了,可谁知我的酸甜苦辣呢。应当承认,山里人的文化素质一般比较低,加之近几年通讯员队伍新老交替,大都是高初中毕业生写稿,对新闻业务生得很,寄来的稿子编起来非常吃力。左改右改,差不多就是“另起炉灶”、“面貌大变了”。虽然每天分到我办公桌上的稿件比别人明显多,可第一次审视就能“抢毙”大半儿(实属无可奈何,绝非本人意愿),积攒多日,也挑拣不出多少能填进这块专版的稿子。只好打电话、写信向各县的骨干通讯员约稿。另外,来稿体裁单一,绝大部分都是一般的消息和人物小通讯,而我编的专版辟有《畅言录》、《工作研究》、《说唱新闻》等
20来个栏目,没办法,每期的言论文章,有许多逼着由我写。可我下去的机会少,对家乡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不多,写起来也让人头痛。 (借此,我想让山区通讯员了解我的工作,有益于往后业务交流)。
回头数数, 《山区建设》专版至今已发出近百期,令我欣慰的是,不管本报编采人员,还是广大读者,对它评价还算不错,甚至受到了家乡读者的厚爱。这中间,总编辑嘉奖过;有位大学生为它写过毕业论文;报社几次压缩专栏专版,砍掉了不少,此版却一直“安然无恙。”
总的来说,我在新闻战线干了七八个年头,当记者也好,做编辑也罢,反正笔下几乎全是家乡的稿件,业务上打交道的也大都是家乡的通讯员朋友。我这个六盘山的儿子,能为家乡鼓与呼,贡献我的青春年华,心里也感到坦然了,尽管我手中的笔还是那么秃,那么乏力……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小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隆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