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岗山下的大学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3112
颗粒名称: 米岗山下的大学生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米岗山下的大学生为了改变米岗村种植业结构,不厌其烦地讲解农林牧协调发展的好处,引导农民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
关键词: 农民 种植 结构

内容

田海波 冯涛
  龙年,山上的雪还未消尽,固原地区农科所刚进所的大学生王收良和同事住进了破旧的惠台乡米岗村村部。
  “这些人来干啥?”他们的到来,给村民们带来了话题。米岗村海拔2000多米,年平均气温只有5度,泾源县自然条件数这最差。大学生能呆住吗?
  不久,他们便用事实打消了村民的担忧。特别是王收良,象庄稼汉一样朴实、勤劳,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但对小王的行动,村民却不解。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位大学生的心中拥有一片高原绿洲。
  还是毕业分配那阵,作为西北农学院仅有的两名志愿来宁夏的外籍学生,王收良在银川或川区找一个条件较好的单位并不难,但他自愿同一男友来到固原农科所。这年春天,他和所里其它几位同志,来米岗搞低温阴湿区农林牧综合开发课题研究及扶贫工作。为了取得系统全面的数据,他们风雨无阻,对播种、发芽、拔节、开花等20多个项目进行观察、记录。特别是生长的关键时期,顶风冒雨观察更是家常便饭。一次,小王在细雨中观察蚕豆的开花情况,天老爷突然间脾气大发,将石子般的雹子一撒而下,打得他烧痛难忍。小王跌跌撞撞跑回住处,湿透的衣服还没凉干,雨雹住了。这时,他又踩着泥泞去观察、记录受灾后的蚕豆田。
  了为了改变米岗村种植业结构,小王和其它同志走村串户,不厌其烦地讲解农林牧协调发展的好处,引导农民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提起从村西头的马家,到村东头的拜家,他心里都有一本帐。村民都夸他,这小伙子踏实得很,没有一点“洋”学生的架子。
  夏秋季节,六盘山区阴雨连天,加之土质松散,道路泥泞不堪,行路成了这儿的一大难题。因此,当地人对路好有一比:“雨天一包脓,晴夫一块铜”。米岗村距通往县城的公路还有5里,他们一伙的吃粮蔬菜都要到县城或更远的固原去买,为此,又付出了额外的劳动他们中,有两位年龄大一点的,这份外事很自然地落在了小王和另一位年轻同志的身上。他们得常常扛着口粮和日用品,不分暑夏阴晴,跋涉在这5里长的崎岖山路上。一次,他们从固原买东西回来,下了班车,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雨后的泥泞地里,非常艰难。山上的凉风飕飕,可他俩却累得满身是汗……
  “换一个地方吧!”别人这样对小王说。“学农业的只有置身于土地,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是小王的回答,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的信念。
  惠台乡米岗村,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多么需要这样的大学生呀!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田海波
责任者
冯涛
责任者
王收良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固原地区农科所
相关机构
西北农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固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