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原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997
颗粒名称: 生命的原色
并列题名: 对赖宁小传的注释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3月24日固原报登载对赖宁小传的注释的文章。
关键词: 赖宁 小传 注释

内容

我一到成都,便听说要为赖宁立塑像。
  我一到石棉县,便听说:新棉镇小学要为赖宁塑像,石棉中学要为赖宁塑像,最后县政府决定以县委和县政府的名义为赖宁塑像,并决定将塑像矗立在石棉县少年宫里。
  一个接一个的记者、作家,不顾迢迢千里,跋山涉水来石棉县了,于是一篇接一篇赞歌式的文章出现了,有的题为“水晶少年”,有的题为“不灭的火炬”,有的……
  有两个电视剧本几乎同时编了出来,双方面红耳赤争夺摄制权,最后一个剧组抢先赶到了石棉县;由作家、画家、作曲家组成的某市联合创作班子来石棉县了;某市摄影协会来石棉县了……于是,在平静的石棉县城内,随处可见这些戴变色镜不修边幅留连鬟胡烫钢丝发穿着极开放极艺术家味儿的男男女女们。
  一批接一批的中小学参观访问团接踵而至了,几十个小时在山路上颠颠簸簸,坐在长途客车里犹如被混凝土搅拌机在摇在晃,一个个中小学生被旅途折磨得疲惫不堪,都面带病色,然而当他们远远望见石棉县城时,瞳仁立刻燃起兴奋的亮火,在少男少女们眼前,似乎高高地站立着他们想象中的赖宁,“赖宁”英姿勃发,光彩照人,正向他们微笑……
  为了接待各地络绎不绝的来访者,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接待班子,石棉中学专门成立了接待组,新棉镇小学的几位老师“随叫随到”。为了把少年英雄的英雄事迹讲得完满动人,石棉县开始清点、提炼、加工、润色赖宁生前的一切一切。县委组织的报告团,巡回几千里,到处宣讲,一次次动容,一次次落泪,一次次钻研演讲时的剧场效果……
  在我将要离开石棉县的时候,听说电视剧《少年魂》的制片主任正在与县政府磋商,恳请县里大力协助,放火烧一片山,然后动员成千上百的群众重演扑灭山火的壮烈场面——当然,这都是为了再现赖宁英勇而光辉的形象。
  影视也罢,文章也罢,绘画也罢,口头文学也罢,无非都是为赖宁塑像。
  恰好,我找到了赖宁的一篇作文。这篇作文写于1988年1月,也即他牺牲前两个月。
  我的小传
  我于1973年10月20日在四川石棉县诞生,成了父母最伤脑筋的调皮鬼。虽如此,我却在五岁时才被父亲拖进幼儿园的大门,可是仍不改捣蛋的习惯。
  直到1980年9月1日,我跨进小学的大门之后,陋习才有所收敛。在第二学期加入了少先队。于是我认真地学习,识了不少的字,也就偷偷地翻开了案头上厚厚的书本,自此就迷上了看书。书籍使我大开眼界,也使我的作文本上有鲜红的85分,但也使我的视力从1.5隆至0.3,我戴上了眼镜。
  以后我虽迷着看书,却常为眼睛担忧。好在这时有一部分时间被我用来和一个好友一道攀登莽莽大山,征服陡峭的崖壁,进行探险活动。仗着我的命大,好几次我都死里逃生,可我越发喜爱探险。到五年级时,探险已成了我的唯一嗜好。但父母的消息十分灵通,他们常常给我上思想教育课。我父母的反对和我的坚持,使我的性格变得倔强起来。由于好友对我的影响,我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得兴趣广泛起来。可是正应着“门门懂,样样瘟”这句俗话。
  那时,我常流鼻血,身体虚弱,但倔强的性格使我努力学习,终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可我的眼睛已到了“视力0.1”的程度。虽如此,我还是在1986年9月1日跨入了石棉中学的大门,我的性格也日趋形成。有时我老成稳重,有时又天真幼稚,更有时我癫如疯狂,有时同学叫我是神经病,可我觉得我头脑清醒。我也懂得:我是中国人的后代,我要为祖国繁荣而努力。
  文章如此老道,持重,且有某种幽默的自嘲味道。这篇作文的分数并不很高,仅得75分,然而,我确信,这正是赖宁的真实写照。主人公“我”,没有被粉饰,没有被涂油彩,不是大理石雕像。
  我看到了赖宁生命的原色。
  (胡再昌摘自《中国作家》第1期,作者夏有志)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赖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