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线寄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803
颗粒名称: 银线寄情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3月7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海原县电器助理工程师宋永刚的文章。
关键词: 工程师 架线队 职工

内容

在他眼里,海原那穷山瘠地始终都铺满着一层柔情。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心魂就和这块土地紧连在一起,忠贞不渝。
   宋永刚,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可他却立志要引申这几个字的含义。他认为自己应该属于共和国,属于海原人民。
   二十岁,正是成熟的年龄,他把心湖中溅起的感情浪花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满怀澎湃的心潮来到海原县水保科,成为一名架线工,他边学边干,两年后,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982年,他担任了农电队副队长,并且在成都工学院培训一年,此后,他就和农电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凡是海原县有电的山山峁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凡是海原县通电的乡乡村村都凝聚着他的满腔心血。
   老百姓讲了许许多多他的事迹,他说,那都是过去,根本不值一提。
   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评上了电器助理工程师,担任了电业局农电股股长。这些不仅仅表明了他的工作成绩,而是意味着任重道远。
   如果1989年的几项工程可以作为他和架线队职工们的多年写照,那么,就忠实地记录如下;
   ——郑旗乡老鸦村,四面被高山深沟包围着,下午5点多钟就见不上太阳了,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加工米、面要驴驮人拉步行几十里路,生活非常不便。在县领导和局领导的关怀下,他和架线工人组织群众,排除没有道路带来的种种困难,靠人力把电杆从山下抬运到山顶。在安装跨度为840米的线路铁塔时,塔头断落,险些把他砸倒,幸亏防范措施好,不然他就……
   ——在李俊乡杨明村施工时,正值炎炎夏日,干山枯岭,没地方洗衣服,工人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晒干象龟甲一样,许多人都患上了皮肤病,其痒难忍,做为共产党员的他,身体力行,毫无怨言。
   ——为了提早完成李俊乡平道沟施工任务,在黑云压顶的气候下,他们继续施工,没料到一场暴雨使他们险入困境;车陷入泥坑,人被洪水围攻,待他们拖出汽车,步行到附近一户老乡家已是凌晨2点。这时的他,一双新布鞋只剩下了鞋帮,鞋底被淤泥吸了去……第二天,他又率领工人到了工地,在艰苦的施工工地上渡过了1989年国庆节。
   这就是30岁的宋永刚,工作10年,一直以“工”代“干”,以“工”代“干”这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名词,对宋永刚来说,这个“工”字就是工作,这个“干”字就是实干。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亚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海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