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633
颗粒名称: 大花碗
分类号: I267
摘要: 1990年2月17日固原报登载的散文作品。
关键词: 散文 器物 党的政策

内容

大伯家只要做席,席桌上最高级的汤或菜,总是盛在一个古老的大花碗里。
   那只镶有黑兰色边,嵌有云纹图案,工艺粗糙的大花碗,现在大伯却视它如稀世珍宝,护它象爱自己的眼睛,这是因为大花碗里盛满了三辈子不同社会制度下教书匠的泪水。
   光绪三年除夕夜,天黑的整个空间象浸在墨中,一束昏暗的灯光从一尺见方的窑洞窗口映出,鸡头大的雪片密得使光亮不能着地。应说是焰火、鞭炮、笑声交织的年夜反而静的只能断断续续地听见行人的脚步声,那是化纸钱祭先祖的人,真是万籁俱静呵,静得使人害怕。
   抑制不住了,实在抑制不住了。泪水象断线的珠子从太太的脸颊上滚下,“妈,别哭了,我爹说等他给张家娃教完最后两页书,就回来和
   们一块儿过年,妈——”
   太太清楚,他哪能回来。爷爷也哭了,娘儿俩的泪水掉在古老的大花碗里,掉在唯一的一碗年饭——烧洋芋片上。
   张家在爷爷回家的第三天,就来人说: “你家先生腊月二十七,天快亮时上吊了。身上留有遗书:‘孩子娘,实在没法儿,教书二十年来,每年春天我和孩子夹着个碗出门教学,年底端着个空碗回来,今年让孩子把碗先端回家,如果没有别的出路,就让孩子端着它明年一个出去”
   太爷死后,日子更难熬了。爷爷便夹着那个即当锅又当碗的大花碗到邻村一家私熟教书。好心的乡亲,年付给他的报酬是斗半麦子和两斗糜子。就这样,爷爷一直教到全国解放的前两月,丢下大花碗与世长辞了。
   苦日子结束了。大伯当了村学教员,这回没拿大花碗,只是把它当作传家宝一样收藏在太爷和爷爷装书的书箱里:从那以后,大伯由村学教员,转成了村小学民办老师,由民办转成了公办老师。那时大花碗只在年除夕夜盛上长面或着肉菜,献在上房桌上祭祀太爷和爷爷。
   国家提高了对知识分子的待遇,大伯荣升为一级小学教师,去年除夕夜,大伯高兴地亲手做了桌席,说是有12道菜,只见桌上摆着一圈儿,中间空着,还差一道。堂兄弟们相互争着猜最后一样什么菜,大伯开心地笑着双手捧着那个珍宝似的大花碗进来了,碗内是两条香喷喷的红鲤鱼。大伯小心翼翼地将大碗放在桌子中央说: “如果你太爷和你爷爷他老人家在天有灵的话,就请他老人家今晚也享一点清福,请他们放心,这样的好光阴是共产党给咱的出路。”大伯说着,泪水湿润了眼眶……
   碗,还是太爷和爷爷用过的碗,大伯视它为珍宝。我们晚辈看它是一本装有上下百年历史的教课书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耀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