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623
颗粒名称: 泾源县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分类号: G527
摘要: 1949-1989年,泾源县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 泾源县 少数民族 教育事业

内容

经验证明: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泾源县民族教育生气勃勃的今天
   建国四十年,泾源县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1所,在校中小学生16964名,中小学校舍64653平方米,课桌凳8081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3%,年巩固率达到92%.基础教育初具规模,学校布局合理。
   径源县是我地区回族人口聚居最集中的地方。过去,由于反动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愚民政策,少数民族失去了求学受教育的机会。据记载,解放前全泾源县只有几所小学,在校学生最多时仅有581人,小学教师35人,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泾源县学校才逐年增多,学生连年增加。到1966年的17年间,普通小学发展到103所,在校学生6859人,建立了一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4人,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78人,儿童入学率达到66.5%,其中回族女儿童入学率达49.8。
   十年“文革”,泾源县教育事业也遭到破坏,因为“左”的思想干扰,办学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盲目发展中学教育,忽视了初等教育,致使整个教育缺乏后劲。十一届三中全会,又给泾源县的民族教育事业带来了春天,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县委、县政府更新观念,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从师资、校舍入手,农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民族教育结合,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9年义务教育分三步走的具体要求。各级党政组织自觉地承担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责任。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1981年的12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32万元。同时,加强了教育内部改革,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招生制度改革以来,向区内外各类大中专学校输送学生497人,小学毕业率由1981年的68%提高到87%,初中升学率由31%提高到75%。四十年泾源县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证明,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泾源县民族教育事业生气勃勃的今天。
   (王巍)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泾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