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及其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1690
颗粒名称: 衣食住行及其他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11月8日,固原报刊登了西海固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关键词: 衣食住行 温差 招待所

内容

如果时光能倒回到1960年,那么,我还是一个24岁的小伙子。那时,我作为宁夏日报的一名记者,同西海固是结了不解之缘的。
  固原温差大,没有经历“怀抱火炉吃西瓜”,但经历了“早穿皮袄午穿纱”。初到固原,没有经验,结结实实挨了一回冻。此后,即使春天到固原,也不敢不带棉袄了。
  那是秋天,车过头营,可以看见路边地里三人一堆,五人一拨,有的用锹翻,有的用叉戳。一打听,原来是城里人在农民的地里复收山芋。地里本来就收得很干净了,但细心的居民们总还是有所收获。记得一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在地委给记者组的一间大房子里写稿,我们当中的一位居然从床底下端出一脸盆锹痕累累的生山芋,七手八脚倒了点开水,放到了铁炉上。那时,还没到架炉子时候,没有发煤,饥肠辘辘的我们,竟然把一堆旧报纸当柴烧,煮出一盆半生半熟的山芋。吃了不好受,但比“心里发毛”好受些。
  寒冬腊月住隆德招待所,被子挺漂亮,房子也干净,但像冰窖一样——铁炉、烟筒都架好了,就是拉不来煤。采访任务已经完成、又不愿多麻烦人的我,盖了两床被子,硬着头皮住了一夜,第二天班车一来,“逃之夭夭”。
  最惨的一次是冬天到西吉去,坐的是敞篷班车。中间一溜的旅客是背靠背坐下(坐在行李或背包上),两边的旅客则各自靠车帮坐下。我是记者,先上车,坐第一排。车跑起来,刺骨的寒风,透过棉袄、“棉猴”,竟可以使你不自觉地摸摸衣服——衣服还在身上么?等到了西吉,鼻涕就像水一样流了下来。
  西海固当年留给我的衣、食、住、行的印象,就是这样一类的印象。但是,西海固的人热情、憨厚,我们又倍感温暖。那时,我们这些人还有股劲。这么苦,还跑得欢。而且,没觉得比谁多干了什么,挺平常。不都这么干着么!
  然而历史终究前进了。通过种种渠道得知,西海固巨变。特别是西海固本地的新一代和在西海固奔跑、扎根的新一代,终究成长起来了。他们的起点,已经远远高于我们这些与西海固有过瓜葛的人当年脚踏的起点,他们的干劲更足;他们的思路更宽;他们的志向更高;当然,他们所拥有的条件也更好。西海固腾飞,在他们手里,将不再是规划,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作者现为宁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副教授)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庆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