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泥沟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1176
颗粒名称: 盐泥沟精神
分类号: G527
摘要: 1989年9月16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固原县红庄学区盐泥沟中学的文章。
关键词: 教育事业 青少年 经费

内容

A 四面的大山夹瘦了张易红庄的土地,也培育了张易红庄人艰苦奋斗的品格,他们有一种不守穷不服输的精神。固原县红庄学区的盐泥沟中学,自1981年以来,高中升学率没有低过95%。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年在高中升学会考中全县第一名。城里的重点学校也对他们刮目相看了。
   但是,在盐泥沟中学的校舍里,却找不见一把象样的坐椅,更没有什么新款式的写字台。教室里还是1958年的桌凳,31年了,它们依然有幸支撑着在这里发奋读书的庄稼汉的后代。
   盐泥沟中学的教师象山沟里的农民一样朴实,他们宽阔而充满慈爱的心怀,仿佛是一方方丰厚的沃土,使每个播种了希望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收获。
   B
   也许你不会相信,一个中学的300余名学生,传授他们知识的却是14名只有小学职称的老师,有的还是民办教师和雇佣人员。但他们在艰难中逼出了特别的本事,每个人都是教坛的全能冠军。牛文明本是语文教师,去年让他代物理,今年又让他代数学。杨治国又代数学又代化学……他们不讲多少条件,更不求没有指望的份外报酬,那里需要就垫在那里,那里有困难就挡在那里。每个教师最担忧的莫过于所代课程的落伍,拖了同学们升学的后腿儿。
   被招聘的英语教师张佐文,月薪仅60元,每天啃着供应粮烙的玉米面滚砣子来教书。他的学生们被老师的诚心所感动,山沟里的娃娃在全县高中升学会考中,英语也夺得了显赫的第一名。
   C
   “我们穷,但不比别人笨”——这是盐泥沟人的话。这里的农民深信老师个个都是“孔夫子”。他们的娃娃亦明白,学习靠自己用功,先生只是个指路人,因而个个都争气。
   毛桂兰和毛桂花姐妹俩,都不幸失去了丈夫,十多年来,她们靠卖鸡蛋的钱供养她们的几个孩子上学。至今,姐妹俩各有一个孩子考上了中等专业学校。现在还有几个孩子在学校。她们为了一个鸡蛋能多卖一分钱,不惜多走几十里去赶集。为了娃娃们,她们甘愿多受苦。
   D
   在极差的条件里,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师生们靠勤工俭学改变了现状。从1980年以来,学校每年都植近千棵杨树。去年,他们靠卖树木的收入,盖起了4间办公室。学校里“百废待兴”的事都要靠师生们自己的劳动去实现。
   盐泥沟中学的教师们,为了山区教育事业,忘记了个人得失,教出了顶瓜瓜的学生。社会感激他们。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国苍
责任者
刘汉东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固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