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1151
颗粒名称: 新疆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固原地区民族宗教工作考察团赴新疆考察学习。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 团结友爱

内容

7月下旬到8月中旬,我有幸随固原地区民族宗教工作考察团赴新疆考察学习。应本报同行之约,旅途中记述了几个观感片断,陆继奉献给读者。
   (1)西出嘉峪关
   火车走了一天一夜,还在甘肃的河西走廊行驶,第二天下午才到了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嘉峪关。嘉峪关啊,古老而又新颖,遥远而又亲近。现在在它不远的地方已建成我国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嘉峪关市。五十年代初期,我在甘肃河西采访,曾几次穿越过这里。那时,这一带还是一片荒漠戈壁,如今,从车窗远远望去,绿树荫中工厂、烟囱、楼房林立;当时嘉峪关的城、台、楼、阁,断垣残壁孤零零屹立在戈壁沙漠之中,如今已经整修一新,成为中外游人旅游观光的地方。
   嘉峪关和附近的玉门关在过去是“口内”和“口外”的分界线,古人曾有“春风不渡玉门关”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那时,从兰州出发骑马到新疆,要行走“四十八个马站”。人们形容出嘉峪关的情景是:“出了嘉峪关,两眼擦不干,前看戈壁滩,后看鬼门关”。当时即是有胆识出走“口外”的人,多数也是有去无回。我们坐在舒适的火车上,瞭望窗外,联想这些,感慨万端。火车疾驰而过,嘉峪关外铁路、公路沿线已种植了大片杨柳,古人“春风不渡玉门关”的感叹一去不复返了。在火车上看到赶赴新疆的人中,有不少带白帽的西海固人。他们有老有小,有探亲的,有做生意的,也有办公事的。据说西海固在新疆的人很多,他们来往西海固与新疆之间,犹如走亲戚一样平常。的确,现代交通已把“口内”与“口外”的界线躺平了,新疆对我们来说由遥远而变得亲近,“出了嘉峪关,两眼擦不干”的感叹也就成了对历史叹息的话题。
   火车进入新疆后,经过哈密、吐鲁番等地,就展现出一片片绿洲和牧场。到吐鲁番时天气骤热,车站上有卖葡萄、哈密瓜的。俗谚云:“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姻个小(姑娘)一朵花”我们虽然还没见到库车的姑娘,但瓜和葡萄的风味已品尝到了。离开吐鲁番车站不久,就到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新疆民委等部门的同志热情接待我们。我们虽然经过47个小时的颠簸劳累,但同志们却不顾疲劳,上街观光。乌鲁木齐位于天山脚下,确是边疆的美丽繁华的城市。包括郊区,人口有120多万,各民族的特点甚浓,穿着打扮也很讲究。新疆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了全疆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各民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情况,使我们再次受到民族政策的教育,我们像串亲戚一样置身于各民族团结的友谊之中,没有一点“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马玉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