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从这里走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0410
颗粒名称: 山里娃,从这里走出
并列题名: 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巡札
分类号: G658
摘要: 1989年6月24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固原师范专科学校的文章。
关键词: 师范学校 民族团结 先进集体

内容

校园里有绿荫、花香,还有耸立的楼群,这就是咱西海固地区的高等学府——固原师专。
   固原师专创建于1978年,建校近11年来,这所学校已培养了九届、1700多名大专毕业生,遍布南部山区8县的170所中学。
   禹广赋,该校80级回族毕业生,工作求实刻苦,专业能力强,现任泾源二中校长。
   马波,化学系毕业生,现任教于同心县回民中学,是该校化学教研组组长,他带的班曾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优秀班集体”。
   王漫曦、陈彭生、马存贤,该校中文系毕业生,是近年来固原地区成长起来的文学新苗,他们的作品在区内外多次获奖,成为宁夏文坛比较引人注目的人物。
   1988年,固原地区评选的40多名“教坛新秀”,固原师专毕业的中学教师就占16名。
   ……这样的例子,在该校毕业生中,俯拾皆是。
   在今年高考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该校校长丁文庆,他对我们讲:人要正确认识、创造和发展自已,通过竞争、冒险、创新之后,可以看到,山区人并不比别人差。我们固原师专有一批五六十年代毕业的老大学生任教,有17名副教授,34名讲师,有了这支雄厚的师资队伍,足以说明我们有能力同全国一些高等院校来竞争、抗衡……西海固教育落后,最终是因为没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永久牌教师队伍,这种痛苦教育界同仁体会得最深。各县为了分配到几名大学生,县长书记可谓呕心沥血,磨牙拌嘴的真不容易。可是,人家来干不了几年就闹着走,最后荒废的还是山里人的子弟。对此,我们师专确定了“为固原地区培养永久牌合格教师”的办学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是多么的艰难啊!建校初期,学校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他们边实践,边总结,终于在1987年初步形成了一个突出师专教育特点、吸收兄弟学校成果、结合本区实际,比较完善的《固原师专三年制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对现有6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教育实习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全面的安排。全校教师参与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教材已达6种,根据大纲自编的讲义、习题集、参、考资料达数10种之多,确保了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办学的关键。几年来,他们创造条件,支持青年教师函授学习;办好文科、理科资料室;邀请外地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尽管学校经费拮据,他们每年仍拿出一万元送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截至目前,全校已有32%的教师参加过一年以上的进修,2 9%的教师参加过短期培训班。同时学校还围绕教学进行科研,创办了《固原师专学报》,全校教师在校内外刊物已发表论文200余篇,有8篇荣获自治区优秀成果奖。
   教学实验和教育实习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固原师专已建成物理、化学实验室13个,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已达大纲规定的8 1%。成立了电化教育教研室,建立了语音实验、听音室、微电脑室、录音传播室,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及闭路电视系统。他们还与10多所中学挂钩,建立了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春花秋实十年,山区桃李遍地去年,该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办学效益好的“优秀师专”,荣获奖金30万元。累累教育硕果,正无声地改变着人们对这所学校存在的种种偏见,正在对社会,对青年学生形成一种引力。学生们看到了在固原师专所学到的知识,对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本科大学毕业生。这种心理,是一种动力,它促使教师和学生拼足干劲,力争上游。实践证明,师专所培养的学生,90%以上的业务素质是过硬的。现在他们没有过多的渴求,只需要社会的进一步理解、支持、爱护……
   在写完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们想到了这样的一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青
责任者
李晓强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固原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