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重的社会“包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8554
颗粒名称: 一个沉重的社会“包袱”
并列题名: ——农村“黑娃娃”的透规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4月15日固原报登载关于农村超生的文章。
关键词: 农村 超生 负荷

内容

两个镜头推出一个问题
  镜头之一:“哇哇”坠地,农民梁某用手一摸孩子血糊糊的腿裆,儿子!他高兴地跳了起来,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第7个“千金”之后第一个“公子”降生了。
  镜头之二:一层阴影笼罩着农民陈某的家,夫嚎妻哭。原来他们的第四朵“金花”又嗷嗷待哺了。
  他们所生的都是超生的“黑娃娃”。自1980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盼生“儿子”已成为彭阳县山区农村部分农民的头等心事。从结婚那日起,就做着儿子的梦,甚至有些未“过门”的姑娘也背上这个沉重的思想包袱。
  擦不干的“儿子泪”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千年古训,至今仍然是农民的人口观、生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们看来男孩是他们的脊梁骨,是他们家庭的顶梁柱。于是为生“儿子”,有人背井离乡,有人倾家荡产,甚至烧香磕头,求神拜佛。
  “儿子会有的,一定会有的”。抱着这样的希冀,不生儿子不甘心,于是超生三四胎,甚至七八胎。党和政府的计划生育条条款款,在超生者眼里哪有一个儿子重要。他们的理由是:乡下不象城里吃商品粮的牢靠,老了有人管,再说草木一秋为留根,人生一世为留后。有一个农民养了6个女儿后,还想生一个儿子,当村干部上门做工作时,他说:“罚多罚少你给咱记个帐目,咱决不白公家的。再过几年咱女儿大了,一个卖3000多元,6个女儿都20000元呢,不愁交不起一个儿子的罚款”。有些超生者还说:“只要有个儿子,吃饭锅卖了认罚也值”。
  贫困落后的山区,至今尚有三分之一的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由于超生现象严重,拖儿带女,少吃无穿,大人无心思去劳动,对脱贫致富失去信心,也没能力供养孩子读书,这是何苦?人生追求的是文明幸福,还是在不得温饱中“传宗接代”?人类历史已经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为什么偏要抱住祖先留下的落后观念不放?……
  “黑娃娃”敲响的警钟
  据统计,彭阳县某乡只有6000多口人,而“黑娃娃”就有600多,占总人口的10%。
  “黑娃娃”队伍仍在不断壮大,这将意味着耕地、粮食、生活用品在减少,将意味着升学、就业的负荷在增大。由此可见,控制人口的增长,避免出生更多的“黑娃娃”,已刻不容缓!人们呼唤“计划生育法”早日出台。
  (周亮)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彭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