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新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8440
颗粒名称: 劳务输出新思考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9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贫困地区积极采取措施脱贫致富,于是劳务输出成了一条门路,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商品 经济 劳务输出

内容

固原军分区 刘粟平 祁冠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贫困地区积极采取措施脱贫致富,于是劳务输出成了一条门路,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支援了城镇建设,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不少贫困户脱了贫。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领导、一部分农民把劳务输出看作唯一的脱贫致富途径,千军万马涌向这座独木桥,出现了一些过头趋势。
  ——广州、海南、东北等地民工过剩,仅安徽肥东一县有7万民工分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成城市交通运输紧张,社会秩序混乱。
  ——某县外出搞劳务的900人中,有500人是家中主要劳力,他们走后责任田种不过来,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大量的民工拥挤到城市,给城镇劳动就业带来压力,影响社会治安。
  ——1988年,全国粮食比上年减产880多万吨,棉花减产4.5万吨。一些地方大批强壮劳力脱离农业,造成土地荒芜,耕种不佳,不能不说是农业滑坡的一个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劳务热”需要降温,劳务大军需要精简,劳务市场急需整顿,劳务组织更要细致。对劳务输出的利弊应重新认识,既要看到有利因素,即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增加收入的需要,又要防止走向极端、本末倒置,出现轻视农业的倾响。
  因此,各级领导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家门口的多种经营,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的人口结构,文化技术结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剩余劳力的输出工作。而劳务输出也不一定要全部送到外地,还是应该以“本”为主,即本地区的资源先让本地区人开发,本地区的活先让本地区人干,本地区的钱先让本地人挣,不要怕扣上本位主义的帽子,其次再考虑向外输出。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粟平
责任者
祁冠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
海南
相关地名
东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