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山里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7005
颗粒名称: “外地山里人”
并列题名: ——记海原回中两位外省籍老教师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9月14日,固原报登载了文章「“外地山里人”」,介绍了海原县回民中学两位外省籍老教师。
关键词: 海原县回民中学 外省籍 老教师

内容

在海原县回民中学,有两位外省籍老教师,河北籍的马佩贤,北京籍的佟学猛。他们,都已年逾五十,漫长的岁月,在他们的额头上刻下了一道道生活的辙痕:他们,都经历过坎坷,但矢志不渝,把根深深扎在西海固的土地上。师生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外地山里人”。
  和佟学猛初次接触的人,总感到他有些孤僻,冷漠得让人难以接受。他二十多岁告别京都,在深山沟里生活了三十年。三十年来,远在北京的母亲,天天盼望着和他这个独生儿子团聚。但是,对年迈母亲的这点要求,他无法满足,因为他毕竟在千里之外呀,有了这样的背景,他的性格怎能开朗呢?
  不过,只要你摸清老佟的脾气,和他谈谈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事,他一下子就好象变了一个人,话也多了起来,什么航模啦、微机啦、无线电修理啦,样样他都在行。记得他刚调进新城立的海原回中时,看到几个从乡下来的学生,围着他家门前的一盆仙人掌争了大半天,也没争出个名堂来。他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于是,他冒着酷暑,南下西双版纳,入深山进老林,采集来了一大批珍贵的植物标本,在校内展出,引起了轰动,还吸引了不少外校的小植物迷呢
  1986年,他进京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工作者表彰大会,趁此机会,他的一些亲友四处奔波,在北京的一个少年宫为他找了一份理想的工
  作,待遇还相当不错。当时,他的母亲卧床不起,急需他的照料,更何况在少年宫工作,正合他的心意,谁料到,佟老师经过几个难熬的不眠之夜,做出了重返山区的决定。他是这样谢绝亲友的:“我二十多岁就离开北京,在山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现在,我已经过不惯大城市生活了,还是山里的气候更适合我。”
  从这几句平平淡淡的言语中,我们难道不能看出一个闪光的灵魂吗?
  说来也巧,他们俩,马佩贤和佟学猛,同年毕业于北京回民学院,同年支援宁夏来到海原,连他俩的性格也几乎相同,只是老马的生活道路,还要更加艰辛、更加曲折一些。他曾经两度丧妻,现在的妻子又患有多种疾病。
  三十年的生活重担太沉重了,压弯了他的腰,压得他连头都几乎抬不起来了,但却没有压垮他工作中的那股拼命劲头。
  1982年,马老师从兴仁中学调到了海原回中。当时,学校里没有一个地理教师,他就主动承担起了全校地理课的教学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每天晚上,他都要忙着制作挂图、查阅资料,他家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的。课备完了,别人都进入了香甜的梦乡,他还要拿上手电,在校园里转上几圈。原来,他还兼着学校里的治安委员、工会主席等职,难怪人们都称他为“万金油”。
  马佩贤的汗水没有白洒,海原回中的地理科目,在全县已是高考“三连冠”了。马老师也尝到了生活的甜头。
  现在,马老师的子女都已长大成人了,他们中有人想动员父亲调回河北老家马老师却这样想:回老家谁不乐意?树高千丈叶落也要归根,可我的黄金时代是在山区度过的,我还能教几年书,这里是我真正的用武之地。
  是啊,三十年前,他们来时只身一人,现在已膝下有孙。他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山区。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的贡献在佟学猛的箱子里,存放着几张山县级到区级乃至全国级的青少年科技先进工作者的奖状。至于马佩贤嘛,究竟受到了多少次表彰,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当谈起扎根山区三十年的体会时,他俩都流露出了共同的感慨:来山区工作,苦点累点我们不怕,如果怕苦,我们早当了“逃兵”,我们最怕的,是别人对我们“见外”,把我们当外人。
  (李生信)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生信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海原县回民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海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