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扶贫比淘金还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6692
颗粒名称: 这样的扶贫比淘金还美
并列题名: ——记泾源县团委举办的山货编织培训班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泾源县团委决定以点带面,从泾川聘请两位师傅当教员,在红旗村举办山货编织技术培训班。
关键词: 泾源县团委 编织 培训班

内容

俗话说:“靠山吃山。”但这句话长时期在泾源县兴盛乡红旗村并没有得到完全应验。
  红旗村背靠大山,山上灌木丛生。以前,红旗村人也上山刈柳条,但用途很简单,一是当燃料烧掉;二是作为山货编织原料贱价卖给甘肃泾川一带的人。从来没有人想到柳条会变成更值钱的商品,然而泾川人却懂得这一点。他们将泾源的柳条,以每捆0.5元的价钱收购,运回去后,编织成各种用具,除去运群和原料费,每个编织品能赚 1元多钱。他们不嫌赚头少,很多家户都搞柳编,成了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
  泾源县团委看到了泾源人与泾川人在思想上的差距,决定以点带面,从泾川聘请两位师傅当教员,在红旗村举办山货编织技术培训班。经过挑选,有18名青年参加了学习。为时35天的培训班,使学员较好地掌握了山货编织技术,现在他们编织的产品已上市销售,有了收益。
  培训班上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70岁的极贫户于福江老汉也出人意料地要求参加培训班学习。原来,于老汉家5口人,儿子呆傻,儿媳也有残疾,家庭生活很困难。老汉听说柳条能派大用场,说啥也要参加培训班学习不可。县团委欣然答应了老汉的请求。通过培训,于老汉也学到了技术。他很高兴,逢人便说:“这下吃盐买油用的零花钱不愁了。”
  现在,红旗村人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本来就很简单的道理:原来只卖0.5元钱的柳条,通过学点技术,编织成簸箕、篮子、筐子等用品就能卖5—6元钱。他们看到了好处,懂得了技术本身就是钱。现在村上有人开始向刚出徒的青年拜师了,他们也要学这个能赚钱的技术。村党支部副书记于学智高兴地说:“县团委这回可给咱村办了件实事,扶贫扶到了点子上。这样的扶贫比淘金还美哩!”县团委的同志告诉我们说,他们准备在泾河源乡和新民乡也要各办一期这样的培训班。
  (海军)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海军
责任者
于福江
相关人物
于学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