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多政繁”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6201
颗粒名称: 从“官多政繁”说起
分类号: G210
摘要: 笔者从“官多政繁”说起现在官员的现状。
关键词: 机构 干部 效率 制度

内容

“官多政繁”,这是古人对封建专制制度最精辟的概括。几千年来,封建官场任官添吏从来都是因神设庙,名目繁多,甚至卖官鬻爵,挂出诸如古典戏剧里“福寿官”之类滑稽牌子的,乃属常事。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纵观青史,大凡明智之君,以简政始者,莫不中兴。唐太宗在位时,曾对宰相房玄龄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并且用法律严格限定编制人数,“超编一人,其长官受杖一百下;超编十人,其长官判刑二年。”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史学家在总结唐朝“贞观之治”原因时认为,“贞观之善政,当以省官为首”。
  官员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确实不是好事。据报载,山西某地党政机关有将近一半的机构,领导干部与干事之比为一比一:辽宁省有一县级毛纺厂,竟有八位地区领导于部,三十七位县级领导干部。如此现状,举不胜举。细心观察一下,在我们身边,这类官多兵少,机构臃肿的现象也并非鲜见。俗话说,“一个和尚担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官多了,干实事的就少,而且“一个和尚一个令”,遇事拖拉扯皮,互相推诿,效率低下,是造成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湖南省某县计划修建一座火电厂,从县委、县政府打报告起,层层上送,级级划圈,批来批去,前后共盖公章1460个,有关公文和计划图纸重达170公斤,历时二年半才定下方案;上海宝山县准备办一个规模不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从列项到签约,已盖图章126个,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跑了市内14个委办,19个局,但仍未办完,图章还要盖下去。这表明,我们现在的政务活动的内部机制已经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建国后,我们曾多次进行过机构方面的精简和改革,但由于是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管理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单纯精简机构,压缩编制,裁减人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往往是减而复增,陷于“精减——膨胀——再精简二二再膨胀”的往复循环之中,并且一般是由下而上进行的,也就常常出现“下动上不动,越动越被动”的局面。有些部门还用“落实政策”,“培养后备力量”等种种借口,因人设事,使副职、虚职有增无减。“官”多至此,岂不政繁”!
  邓小平同志曾严正指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等等,这无论在我们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鲁迅也说过,“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何也?有一位获得专利收益的科技人员用十二万元买下一套二居室住房,而隔壁人家只凭“处级”职务便分配到一套三居室住房。十二万元抵不上一个“处级”职务,当“官”有权有实惠,故“官”多兵少耳!要根除这种弊病,必须淡化人们的当“官”意识,破除“官本位”机制。一、彻底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工作实绩,该升则升,需留则留,当下则下,长期坚持,形成制度。二、考察选拔干部时,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于部的实际工作中去看、去听,分析鉴别干部的优劣强弱。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提拔使用那些只说不干的“嘴皮子干部”,而且可以使大量的扎扎实实干工作,锐意改革出成果,默默无闻做贡献,不做“表面文章”的实干家得到及时发现和合理使用。三,严格机构定编、定员、定责制度。实行干部考任、聘任制。将平等、公开、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制度,逐步实行国家公备员制度。这样,有利于淡化干部的当“官”意识,增强“干事业”的献身精神,大大提高活力,效率和积极性。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郭秀全
责任者
房玄龄
相关人物
贞观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固原县委
相关机构
固原县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宝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