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件军大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5766
颗粒名称: 五万件军大衣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4月20日,固原报登载了关于五万件军大衣的故事。
关键词: 军大衣 韩先楚 人民

内容

1981年冬一个下雪天。韩先楚将军回到故乡湖北省红安县。在新集镇公社办公室,公社干部问将军想见哪一位乡亲公社可派车接来。
  韩先楚望望窗外的大雪,说:“这不是出门的天气,莫多叫人了,就叫吴海洲来吧。”50年前,韩先楚当红军时,为筹集军粮,向农民吴海洲借了四斗谷子,这笔旧债至今还没有还。1949年大军南下,当时任四十军军长的韩先楚重返故乡。他来到吴海洲家里,从皮包里取出三支钢笔:“听说你有三个机灵的伢子,对吧?”吴海洲点点头。“这三支钢笔你收下,叫伢子好好念书。”吴海洲顿时连声道谢。这倒不是他贪图几支钢笔,而是韩军长还记得他这一家。韩先楚提起了那四斗谷子的陈年宿债。吴海洲冒火了,他认为这是太小瞧他了他告诉韩先楚,家乡土改了,有了牛也有了地,这地只要舍得花力气,种啥长啥,而力气他有的是。最后,他有点得意地对韩先楚说,那张借条还要保存好,那上头有你韩军长的签名,日后要留着作个“想头”。
  78岁的吴海洲来了,他同将军亲切、热情地交谈着着。突然韩先楚问道:“你冷不?只穿这点衣服?”将军已经注意到,这个“富起来”的农民,肩胛骨在打哆嗦“不冷,山里人经冷,你安心在京城做官吧。”韩先楚完全明白了。猜到了的谜底象一阵冷风冲进他的心中:“走,海洲,我到你家瞄瞄去。”
  吴海洲领着将军走下山坡,用大得出奇的嗓门通知屋里人:“昌荣,韩司令来啦!”屋里的人们忙着收拾起来。然而,炕上那床破渔网式的棉絮,再怎么“收拾”也不会让人顺眼。韩先楚走进屋里,向女主人问好。吴海洲的女人缓缓转过身来,将双手盖在衣襟的补丁上,仿佛要用这双干枯的手遮住贫寒,抵档将军的目光……。
  这天晚上,韩先楚回到县里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秘书要通兰州军区的电话,传达了他的命令:立即往红安调拨五万件旧军大衣。当秘书询问他这笔钱从哪里出时,韩先楚火了:“没地方出,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了,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
  四天后,将军得到了回声:五万件军大衣已经发出。当然,乡亲们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
  一个雪后放晴的上午,韩先楚悄悄离开了红安,当车子路过新集镇时,吴家嘴的乡亲们早已闻讯守候在路旁。将军走下车子,乡亲们围拢来了,密密麻麻一大片灼热的目光。
  “韩司令,乡亲们让我说两句,你事忙,难得回家一趟,却为我们费这么大的神,乡亲们过意不去呵!我们感谢解放军,感谢你的好心……”吴海洲老人说着说着啜泣起来。
  一阵苦闷刺痛了韩先楚。他突然忐忑不安起来。心在酥软、在撕扯,仿佛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乡亲们,不要谢我,哪个都不要谢!一件旧军大衣算得个么事?你们早就有权力得到它——包括比它更好的衣、食、住。早在你们刚知道红军的时候,你们就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小的儿子,都奉献给了革命。早在那时候,你们就有权得到了……然而,你们到现在………现在还没有得到它,我愧对父老乡亲们哪!
  韩先楚哽咽了。将军的责任感同老苏区人民的责任感,在泪水中紧紧拥抱
  摘自《解放军文艺》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先楚
相关人物
吴海洲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新集镇公社
相关机构
兰州军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