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产出了“洋”料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796
颗粒名称: 山沟里产出了“洋”料子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8年1月6日固原报登载关于隆德县生产洋布的事迹。
关键词: 生产 市场 质量

内容

去年12月5日,一张海报吸引了参加地区抗灾自救暨农民创业家、致富带头人表彰会议的代表们。海报上写道:“隆德县丝织厂产品展销,会议期间价格优惠。”这天中午,海原县的几位代表簇拥着,“走,看看有啥新货色!”他们来到设在固原宾馆内的展销门市部。花色多,质地也不错,正适合咱山里人穿,1米才8块钱,真便宜。“同志,这料是兰州进的,还是西安进的?”“您没看出来吧,这是我们厂自己生产的。”“呀!真不简单,咱山里人也能倒腾出洋布呢!”这几位代表咂起了舌头。
  隆德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这儿年的自然灾害,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脱贫致富,增强造血功能,就要在发展地方工业上下功夫。在它的友好县浙江宁海县的帮助下,他们瞅准了发展纺织业是个好门道:投资少、见效快。1987年元月,物色厂长的工作开始了,各部门推荐的人选有23个。城关供销社主任周建和,30来岁,有魄力,几年间把个供销社搞得呼隆隆的。好,就是他!县长魏德元把建厂的担子压给了周建和。
  一无厂房,二无技术,这个厂怎么办?周建和与一家饭店协商,把空闲的870平方米的餐厅改装成车间。基建工程开始了,可不能让工人闲着,要抓紧技术培训。3月初,33名工人去宁海县丝织厂接受培训。7月中旬,30台机器安装完毕,培训的工人如期回厂。、试车!一举成功。建成一个投资55万元,年生产能力20万米的丝织厂,只用了半年时间。
  产品质量事关企业的生存。这个厂一开始就重视抓这项工作。他们请了7名浙江技术员来厂指导生产,层层把关。截止去年12月,生产的3万多米产品没有次品,顺利通过了自治区质量标准局的鉴定。生产的加厚华达呢、双珠呢、弹力呢、针纺呢、印花被面等产品,以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开始在陕西、新疆、甘肃等省区的市面上流行。(谢国苍,赵云山)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国苍
责任者
赵云山
责任者
周建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隆德县丝织厂
相关机构
隆德县委
相关机构
隆德县政府
相关机构
宁海县丝织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海原县
相关地名
隆德县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