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交叉结构在识字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495
颗粒名称: 浅谈汉字交叉结构在识字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10月30日固原报刊登一篇浅谈汉字交叉结构在识字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汉字 交叉结构 教学

内容

最近,笔者带毕业生到固原县城关五小指导教学实习,同行们谈出了许多有关识字教学的实际问题,对此,我查阅资料后,具体分析,并解答。
  就目前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来看,着重讲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镶嵌结构和“品”字结构等几种结构形式,但没讲明交叉结构。
  什么是交叉结构?交叉是汉字的一种结构形式。古人造字,有时把两个独体字拼凑在一起造出一个新的合体字。左右并列者,如“明”,称之为左右结构;上下并列者,如“意”称之为上下结构。但有时不是拼凑,而是两个字交叉,如“爽”;或交互为用,如“人”、“入”,我们把这种字称之为交叉结构。从小学语文课本的生字表中,我们找出一些交叉结构的汉字,归纳分类,以便阐明在识字教学中应用的情况。它们是:
  1、两个汉字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束一口中有木,木中有口;乘一禾中有北,北中有禾;吏一丈中有口,口中有丈。
  2、一个汉字中间夹有另外的汉字。如:衷一衣里夹中;衔一行里夹金;国一口里含玉。
  3、一个汉字和一些笔画交叉。如:州一川加三点;本一木加短横,必一心字加撇。
  4、两个汉字有公用笔。如:重一千里共一竖;卡—上下共一横;男一田力共一撇。
  5、一个汉字附着一些笔画。如:叉一又字加一点;太一大字加一点;办一力字加两点;画一田字加横、加空山。
  6、一个汉字的某一笔延长、缩短或变形。如:夫一天字出头;矢一失字不出头;于一干字带钩。
  7、一个汉字减少笔划。如:冉一再少一横;夕一多字减半;乒乓一兵亏点撇。
  8、把一个汉字旋转。如:入一人字反写;由一甲字倒写;凶一区字横写;飞一半羽反写;互一双丁反写互钩。
  从上列八种情况来看,交叉结构是从汉字现实存在出发,从整体着眼,强调对比,区别两个汉字的细小的差别的一种汉字结构分析法,是识字教学的一种较好途径。
  我们在二年级三个班中用三横一竖念“王”,王字加一点念“玉”,大字加一点念“太”,一木口中栽念“束”,人字反写念“入”等汉字交叉结构分析法试教,通过一个月作业抽查、提问及测试,和没有试教前的作业、提问及测验相比,效果明显不同:区别细,形象、好记,基本上没有丢撇掉点的,师生异口同声说:“这样教字,记得牢,效果好,终生难忘”。
  由此实践证明,汉字交叉结构教学,除了有与其他结构教学相同的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因为其他结构汉字的字形分析,只注重把一个字拆成零件,而交叉结构的字形分析是把一个字分成两个以上的字或把一个字与另一个字加以比较,因此具有“一箭双雕”或“一石三鸟”的作用。具体有如下三点:
  1、有助于根据字形理解字义,既形象又具体,能提高识记效果。如“州”字讲成“川”字加三点,作“水中的陆地”解;“束”字讲成“木”字加“口”字,作“以绳绕木”解,“束缚”的意思。这样以熟字带新字,既能深刻形象地理解字义,又能准确无误地记住字形。
  2、有助于区别形近字。如“斤”字加点念“斥”,“兔”字去点念“免”,“夕”字加横念“歹”,“由”字加竖念“曲”等。这样,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把两个形近字区别开来了。
  3、有助于减少学生写错字。如“=”讲成“革土交叉”,学生就不会把“勤”字左下角写丢一个横了;“威”字讲成“戌女交叉”,,学生就不会把女字上面的一横忘记了;“武”字讲成“正弋交叉”,学生写起来就不会让它打断腿了(加撇)。
  4、进行交叉结构教学,可以减少独体字数量,能加快识字教学速度。如“叉、龙、刃、尤、夜、匆、死、亚”等,原来都作独体字教,现在都能进行交叉结构的分析,好教、易学、易记、易辨。
  那么,怎样确定一个汉字是不是交叉结构呢?我们的实践体会是:(一)、要从整体上看。如“哀”字,不讲成上中下结构而讲成”衣”字夹“口”:“衔”字不讲成左中右结构而讲成“行”字夹“金”。这样把上下或左右两部分看成一个字,讲起来、记起来都很方便。(二)、看一个字里能否提出一个完整的字来做主体。如“卵”字中可以提出一个“卯”字,讲成“卯”字里面加两点;“爽”字中可以提出一个“大”字,讲成“大字加四个叉”:“寇”字中可以提出一个“完”字,讲成“完”字加”=”。这样分析,易讲易记。(三)、一个汉字有儿种结构分析方法时,要从是否有利于教学着眼。如“失”字要讲成“夫”字加撇,而不要讲成“矢”字、出头。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万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固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