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曹洼遗址发掘侧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039
颗粒名称: 海原县曹洼遗址发掘侧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固原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对海原县曹洼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取了一批研究史前文化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遗址 文物 新石器时代

内容

1986年固原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对海原县曹洼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取了一批研究史前文化的实物资料。
  曹洼遗址位于海原县城东南40多公里的贾埫乡曹洼村,遗址南面是20000多米高的南华山,东北面是水库。从地理位置和环境看,极利于人类生息。1984年海原县文物普查时,在遗址东边一条冲沟的断崖上发现了两件非常完整的彩陶罐(见图)。1985年秋北大考古系教授带领研究生与固原博物馆的同志又进一步实地助察,最后决定发掘。
  1986年4月正式开工,于 5月初结束,近一个月。发掘面积300平方米。
  发掘后,经专家和学者们考定,认为是一处马家窑文化类型晚期的遗址。据炭14测定据今约为4700年至5000年左右。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器,有桔色的夹沙陶罐、桔黄色的大口侈口鼓腹罐、卷沿侈口方唇鼓腹罐、灰陶罐、敞口罐;彩陶瓶;长颈彩陶壶及彩陶片等。陶质多为夹沙陶和泥质陶,颜色多为桔红和桔黄色,有极少的灰陶。制法较为原始。纹饰多为兰纹、绳纹和附加堆纹,附加堆纹是用宽窄不等的泥条附贴在器物的表面,然后用手指按压出窝痕,既加强了器物的牢固性,又有装饰的美。还发现的一少部分彩陶,多为泥质的桔红色或桔黄色的细泥陶,上用黑色绘制各种各样的纹饰和图案。主要有方格柳叶纹,变体图案化的鸟纹、鱼纹,有象征江河湖海的水波纹、漩涡纹,有宽窄道的弦纹,有不可揣测形似城垛的城垛纹等。彩绘的纹样,线条流畅,粗犷奔放,疏密适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既有生活中写实的动物、植物:又有幻想中的图案,充分显示了远古时期的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遗址破坏得比较严重,主要是自然力的破坏:由南华山长年累月冲积下来的泥土淤塞;洪水的冲刷塌毁。但仍有很大的发现,特别是在古学术的研究上有很大的突破,将甘肃马家窑文化向北推进了几百公里,过去一些学者认为马家窑文化从没越过六盘山和超出葫芦河两岸,这一发现纠正了这种说法和认识,引起了国内外很多新石器专家的关注。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固原博物馆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海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