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023
颗粒名称: 冲击波
并列题名: ——西吉县致富农民演讲追踪之三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1987年7月24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农民科学种田的文章。
关键词: 农民 科学 地膜

内容

大多数山区,由于缺乏科学技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在广种薄收的低水平上循环。只有推广普及科学种田,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题记
  科学种田的热潮
  田坪乡三岔村中年农民李春茂,上有一位老人,下有3个娃娃,他和老婆患病已两年天气,治病拉账上千元,因而家境很贫寒。记者5月底去采访那天,他正带病和前来帮忙的八九个邻居一同用芽栽法种洋芋。虽然他脸色腊黄,体力不支,但是神情却十分专注。见此,我们有意问他:这种栽法费工费时划得来吗?老李一边不停地下苗,一边说:划得来,听科技人员说,这芽栽,1亩要比咱祖祖辈辈的老办法多挖2000来斤,我带病挣着也要种好呢。说到这,他直起腰来,擦了一把汗,接着说:咱这偏僻山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前些年,地种得不象样子,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年年粮食不够吃。土地包到户,家家精耕细作,我家虽然劳力弱,但务弄庄稼从来没放松过,真想1亩地打个千二八百斤。今年,我们村30多户人,基本上都种了地膜玉米。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片连一片的雪白的地膜。
  是啊,听了地膜玉米种植技术演讲后,西吉出现了科学种田的热潮。公易乡的农民纷纷要求农技站技术员张杰给他们教种植技术。他们揭望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来,和他们一起夺取农业好收成。今年,西吉县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600多亩,比去年扩大31倍。
  一位农家妇女的实践
  在将台乡明元村有个叫吴玉花的中年妇女,别看她五大三粗,背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可遇事肯动脑筋,看事情总比别人看得远。听了演讲团介绍地膜种植玉米的好处和方法后,别人还在犹豫,可她已经整地下了种。由于没有掌握好播种技术,出苗不齐,有人取笑说:你吴玉花天生就是个围着锅台转的,还搞啥科学种田?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吴玉花听了也不在乎。她在邻村东家的地里瞅瞅,西家进去问问,终于找出了玉米出苗不齐的原因是地膜开口太早,对明年咋种心里有了底。对此,他丈夫韩彦福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我和村里人一样,看不惯她干啥都想逞能的好胜劲,更不信科学种田。我妇人不知中了啥邪,听入一说科学种田就想跌办着试试。一次不成功,来第二次、第三次……我拗不过她,一气之下抛下17亩地,两头牛和3个娃娃,外出搞副业,看她娘们咋跌办去!嘿,没想到她真还给我争了一口气:去年县上说“墨卡”小麦好,但没人敢种,我妇人就种了1亩,结果比红芒麦多打三四百斤,今年她听了演讲团的报告,胆子更壮了,一下子就种了4亩。说到这,老韩不无感叹地说,科学还是劲大,不相信科学非吃亏不可!
  给钱给粮不如教技术
  7月上旬,记者来到玉桥乡下范村采访。村主任阎满堂把我们带到了一片开阔的田野间,指着长势喜人的地膜玉米说:过去咱们穷,国家不断给救济款,供回销粮,可是钱花光,粮吃完,到头来还是富不了。现在政府重视给咱农民教科学种田技术,这的确是好事情啊!今年县上致富农民演讲团来下范作报告,许多人听了受启发。特别是科技人员张杰讲了地膜玉米和地膜西瓜种植技术,人人都想试一下。这不,全村229户人家,每户平均种2亩多,估计全村种植地膜玉米不下500亩。地膜玉米这家伙不但身子壮,个头高,还比咱用老办法种的玉米能早熟1个月,多打几百斤。科学了不起啊!
  阎老汉介绍到这,说开了他自己:哎,咱年纪大,脑筋死的人干啥都跟不上形势。今年种地膜玉米,娃娃嚷着要多种,我担心种不好,只种了1亩,现在看见人家种得多,长势好,一直后悔不及!说罢,他把我们带到真正吃了后悔“药”的韩志全家的玉米地头。只见近1亩面积的玉米中,只有一行留有地膜,这一行玉米不但颜色墨绿,个头也比周围的玉米高出一半:没有覆膜的玉米长得又黄瘦又矮小,与人家的相比整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究竟是咱回事?韩志全的妻子王燕满面羞红,说出了原委:当初村里让种地膜玉米,我们不大相信,硬着头皮种上了,后来偷偷地把地膜揭了,还没揭完就碰上县长来检查,美美说了我们一顿,我们只好留了一行。说到这,韩志全插上了话:哎,再不提那事了,提起把人后悔死了。明年国家不投资地膜,我们自己掏钱买也要种呢……是啊,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最能教育人了。我们相信,他们这些醒悟了的农民,肯定是会种成功的。
  (张军 孟永辉)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军
责任者
孟永辉
责任者
李春茂
相关人物
吴玉花
相关人物
阎满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田坪乡三岔村
相关地名
将台乡明元村
相关地名
玉桥乡下范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