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泾河源头一颗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3920
颗粒名称:
泾河源头一颗星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7月3日,固原报刊登介绍了西北黄土高原上千里泾河的源头泾源县残废军人于广明,利用加工蕨菜,扶持35户农民走上致富路的故事。
关键词:
蕨菜
致富
于广明
内容
山峦起伏的泾源县,是西北黄土高原上千里泾河的源头。
那里,有个残废军人,利用加工蕨菜,扶持35户农民走上致富路,荣获团中央“边陲优秀儿女”的光荣称号,成为泾河源头一颗闪亮的星。
1979年,泾源县兴盛乡红旗村弯弯的小路上,走回来了一个21岁的退伍兵——于广明,这个六盘山下长大的回族青年,在部队4个月入了团,8个月入了党,两次受到嘉奖。然而,人生的小舟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他腰部受伤,从此结束了军营生活。
残废,并没有压倒于广明,他决心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带领乡亲走出一条致富路。1984年,于广明背着炒面到银川、海原等地参观学习。不久,回到村里投资2000多元,办起了蕨菜加工厂。不料,第一次腌制的几缸菜全部坏掉了,闲言碎语也随之而来,“折腰蜂还想酿出蜜来,嘿嘿!”善良的妻子也苦心劝阻:“咱们每月还有30来元钱糊口,别再穷折腾了。”于广明不以为然,执意要干出个名堂来。经过几次腌制试验,终于获得成功,样品经自治区有关单位检验,完全合格。这一年,他顶着炎炎烈日,加工了27吨蕨菜成品,盈利3500元。
于广明这个“折腰蜂”终于酿出了甜蜜,或为全村第一个致富户。
红旗村1700多人中,有65家贫困户,于广明开出一条致富门路后,引来了全村最贫困的35户群众。
没钱没粮的李万有,32岁了还没娶上媳妇。他跟着于广明,上山爬坡、收购腌制蕨菜,仅两年,李万有真正富有了,盖了三间房,买了一头牛,骑上了自行车,迎来了乖媳妇。在于广明的帮助下,红旗村象这样富裕起来的何止李家一个,村里后来开办的13个蕨菜加工点,哪一个不是他扶持起来的?仅198 6年,和众乡亲加工蕨菜102吨,纯收入达9.16万元。
人们赞誉于广明,还因为他有颗金子般的心。村里老退伍军人马丁财病故后,丢下80多岁的老母和一个小弟弟,生活极为贫困。于广明主动承担起照料这母子俩的义务。老人需要油盐米面,就让她到自家来拿。时间久了,老人不好意思来,他就亲自送去。
于广明从全村经济建设长远目标着眼,在1985年,以个人的名义贷款3.5万元,为乡亲买回75头母牛,分到各户饲养。几年间,这些牛已发展到150头,户均达3头,使这个村的畜牧业兴旺起来,去年农牧渔业部专门在这里召开了养牛现场会。
现在,于广明扶持的贫困户中,有的盖了瓦房,有的买了手扶拖拉机,骑上了摩托车,还有的被邻乡聘请为蕨菜加工技术员。于广明也先后被自治区团委评为“致富能人”,泾源县委和政府授予他“双文明建设标兵”的称号。
于广明,愿你这颗星,把偏僻山村照得更亮!
(毛录 刘有龙 海洋)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录
责任者
刘有龙
责任者
海洋
责任者
于广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泾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