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创业十八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3673
颗粒名称: 山村创业十八年
并列题名: ——记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马来荣
分类号: F329.0
摘要: 1987年5月15日,固原报刊登了西吉县马建乡大湾村的回族党支部书记马来荣山村创业十八年的故事。
关键词: 马来荣 山村创业

内容

马来荣,是西吉县马建乡大湾村的回族党支部书记。十八年来,他率领群众艰苦创业,使昔日的贫困山村走上致富路。
  1968年,年满十九岁的马来荣,挑起了村支书的重任。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他带领群众改造荒山,发展生产,使不少农民家栽上了树,养上了羊。就在人们生活有了转机时,山沟里却刮起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狂风,结果,使这个200多户的回民村,人均收入多年徘徊在20元左右。他一气之下,竟病倒了三个春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来荣认准了山村致富的方向。党员的责任感,使他于八十年代初再度出山,在家乡的土地上向穷困发起挑战。
  1982年,建设西吉防护林工程的战斗打响了,马来荣代表全村群众接受了退耕还林5000亩的任务。第一年,他就和大家在荒坡上栽种了千亩林草,往后几年间,全村产业结构趋向合理,达到了人均林草6.9亩,这个从前没草就卖牲口的村子,大家畜存栏数开始成倍增长。
  近几年,马来荣全力推广科学种田。1984年,他在村里试搞机修反坡梯田时,由于受传统的耕作观念影响,有的人害怕整坏了土地,冲着他说:“你要这样搞,咱就下陕西、上新疆去谋生计”当推土机来到田头时,个别老汉躺在地里不起来,心疼得直流泪水。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荣就先在自家的地里作试验,他平地打埂,深翻追肥,第二年,所种的洋芋亩产高达2500多公斤。这时,当初没整地的人万才看红了眼,纷纷要求帮他们整修梯田。时至去年,全村机修反坡梯田已过千亩,人们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始种
  下了优良品种,还用上了化肥,每年人均产粮达到300公斤。
  大湾村偏僻闭塞。1986年以来,在发展商品生产中当了多年村支书的马来荣,又主动为群众铺路搭桥。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先后架通了所属九个村民小组的有线广播,修复通往县乡的公路两条,并订阅多种报刊提供信息。现在,这个村有养殖、运输、加工、服务等各类专业户102户,人均收入150元,其中有70多户达到300元以上,村里家家都盖起了新房。
  马来荣山村创业十八年,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赞扬。大湾村党支部多次被地县评为先进党支部。今年三月,自治区树立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毛录 刘有龙 杨文华)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录
责任者
刘有龙
责任者
杨文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马来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