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南疆的老山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3365
颗粒名称: 盛开在南疆的老山兰
并列题名: ——记三等功臣、老山前线某部『优秀通讯兵』、固原籍回族女战士于玲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3月6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老山前线某部通讯连固原籍女战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贡献文章。
关键词: 南疆 前线 战士

内容

杨科社
  她,于玲,老山前线某部通讯连固原籍女战士,她虽然没有象前沿将士那样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但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去年,她被老山前线某部评为“优秀通讯兵”,并荣立了三等功。
  一九八六年十月的一天,我走访了这位疆场上的巾帼英雄。在一片松林环抱着的淡绿色帐蓬里,我见到了她。
  一九八四年底,刚满十八岁的于玲高考败北,母亲、姐姐、哥哥都劝她复习功课,来年再考。然而,小于却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她婉言谢绝了亲友们的好言相劝,执意报名参军,来到沸腾的军营,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女通讯兵。
  于玲她们是这个部队首次招收的女通讯兵,一切训练课目,全都按照男兵的要求进行。
  五百米收放线,要求在六分钟内完成。为了增强体质,每天早晨必须提前起床,跑步四五公里。有时背着七公斤线盘,爬山越岭一天,返回后累得腿都抬不起。
  爬杆训练开始了。一个文静的女孩子,面对又粗又高的木杆,的确手足无措。可她,牙一咬就往上爬,爬上去又掉下来,掉下来再往上爬,手脚常常磨得鲜血淋淋。
  还有线头接续、单机故障排除、电话接转等课目的训练,再加上艰辛复杂的理论学习,都被倔强的于玲闯了过来。每次实际、理论考核,她都名列前矛。入伍的头一年内,她接连两次受到上级嘉奖,还光荣地入了团。
  一九八五年底,小于和姐妹们怀着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南疆。在紧张,艰苦的临战训练中,小于来到总机值班室,她过去虽然在总机上实习过,但二百门的电话接转,她还是第一次接触,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小于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身在战区,有时一个电话,一道命令,关系着万千战士的生命和整个战斗的胜败。为了尽快掌握电话接转技术,小于坚持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每天早起晚睡,坚持苦练“一插准”的硬功夫。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喜人的硕果。往常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通讯技术,小于只用了三个月就精通了。
  小于不仅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还常常帮助战友。老山战区,情况复杂,电话穿梭。总机值班室里一坐大半天,脑、口、手、耳不能停闲,体质较差的战士往往手忙脚乱,头晕眼花,小于就主动替她们值班守机。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但它却最能陶冶人的情操。战士们不怕流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强烈地撞击着小于的心扉,她想方设法为一线的战友服务。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小于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音乐知识,学唱歌曲。她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披着弥漫的硝烟,爬上阵地给战士们演唱歌曲。有一次,她上阵地刚唱完一支歌,部队就接到荫蔽防炮的命令。于玲却没有荫蔽,她又跑到另一个阵地上,一口气为战友演唱了《月亮走,我也走》等五首歌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在前沿阵地上,战士们整天摸爬滚打,衣服又破又脏,无水清洗。每次上阵地时,小于和姐妹们主动要求战士们将脏衣服留下来,清洗干净,缝补完好,叠得整整齐齐再送上阵地。
  采访完于玲出来,我发现她帐蓬外面一个罐头盒里一株老山兰鲜花正开。原来,那是一位前沿战士特意赠送给于玲的。
  哦,老山兰,你经受了炮火的洗礼,开出了芬芳的花朵。于玲,不也是一株老山兰吗!
  何富成 插图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科社
责任者
何富成
责任者
于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