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1813
颗粒名称: 本报消息……
并列题名: (小小说)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2月28日,固原报登载了“本报消息……”一文,文章介绍了关于报道学校的稿子发不发的文章。
关键词: 报纸 学校 文稿

内容

“你该去了!”总编那深沉的目光在宽边眼镜后面一闪。我点了点头,似乎又看到了那条伟大的河……
  去年深秋,我和记者小高到黄河边去采访一个教育先进县,途中遇到两个热心的小尕子,用毛驴车载着我们赶路。
  “看,那就是我们的学校!”赶车的小尕子扬鞭一指。
  然而两分钟后,我却惊呆在两三间破土房前,这就是教室吗?就是本省“教育先进县”的一个“点”吗?土房象中世纪的古堡,历经风剥雨蚀,失去了棱角和线条,看上去就要颓塌了。如果不是一间小屋前吊着一块当做“钟”敲的铁板,谁都会以为这儿充其量不过是两间农村饲养室。窗户倒还尚存,不过没有半块玻璃。我们推开了几乎只剩柜架的门,随着它痛苦的吱嘎声走进教室:黄土地面,被学生的脚和苕帚制造出无数个“盆地”和“丘陵”,泥桌子,泥凳子东倒西歪……
  告别了这个“先进点”,我和小高在黄河边上站了很久,很久。黄河,离教室才几百米,此处正是一个大回湾。夹着空谷回音的轰轰的流水声,象醉翁的喉咙里发出的催眠曲……不,催眠曲绝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它的身旁就有一架 “摇篮”,那里边有着几十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们在县城宾馆里写了篇报道。我铺开稿纸,身旁墨绿色的“席梦思”、雪白的搪瓷浴盆和那土房中的泥桌、泥凳不断撞击着我的神经,我感觉到有种少有的负疚感。
  返回省城报社,总编在那篇报道的发稿单上郑重地签了字,并选配了两张照片。可是一周后,稿子仍然没见报。我敲开了总编室的门。
  “稿子……暂时不发了。”我听出了“暂时”的含意:“为什么?”“也不为什么,Z县教育局给省教育厅打了电话,可能还来了人,检讨了工作中的缺点……”“检讨!检讨能代替新闻批评?”“教育厅的人也来过报社了,说是下面正在补救……”
  我有点急了:“总编!您是没有耳闻目睹,这么多年难道Z县有关部门真的不知道?”
  总编叹了口气:“当然会知道的。不过,见报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他们的工作嘛……你看呢?”
  我不再说什么了,总编的眼睛已经告诉了他此时的顾虑和苦衷。问题自然不在他身上。事情也许“说情”到更高一级。那是一块纵横相通、结构稳定的棋盘。如果不慎丢失一个“卒”,就会影响到“车”;倘若“车”进退维谷,“将”也会步履蹒跚。但问题不在棋盘,是我犯了一个错误,人们常常称为那是“技术性”问题……
  “好,我去!”我从总编室出来,好象已经到了春草青青的黄河边,倾听着那支轰响的“摇篮曲”;眼前又出现了那两个赶着驴车上学的小尕子,也出现了那篇终于没有见报的“本报消息”
  ……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濯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