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北村夜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1715
颗粒名称: 访河北村夜校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月31日固原报登载关于访问河北村夜校的文章。
关键词: 河北村 夜校 学习

内容

夜幕笼罩着泾源县泾河源乡河北村。我们踏着溶溶的月色,向村里一所闪着耀眼灯光的房子走去。
  这就是我们要来访的河北村夜校。不算大的教室里坐满了人。此刻,夜校的马老师正在给学员们领读一首题目叫“幸福不会从天降”的民谣。“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莫说我们家乡苦,夜明宝珠土里埋,只要汗水勤浇灌,幸福花儿遍地栽。”这从心底发出来的朗朗读书声,有稚嫩的童音,也有青年人低沉嗓音的共鸣,久久回荡在寂静的山村。
  马老师告诉我们,学员中最大的二十五岁,最小的十岁,有多一半是女孩子。他们的家庭都是村里的贫困户,他们白天干活,晚上来夜校上课,夜校开办一年多来,从未间断过学习。听完介绍,我们迫木及待地想弄清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以如此高的热情学习文化知识呢?我们和二十五岁的夜校学员马金成攀谈起来。“说来好笑,二十五岁的人了才开始学文化。”他眨眨眼睛有些不好意思。“我家里人口多,我是老大,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没机会上学。看看同龄的伙伴能写会算,知道的事又多,而我一字不识,心里真难受,听说村里办了夜校,我想,这下终于有机会上学了。”他侃侃而谈,腼腆地笑着。一旁的马老师插话:“金成知道这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学习特别刻苦,每天夜校放学后,他不顾一天劳累,温习功课到深夜,一年就掌握了一干多汉学,现在能写家信了。”
  马玉红,这个十八岁的回族姑娘是夜校女生中年龄最大的,刚入学时小同学们围着她起哄,笑她:“这么大的女子也来上学。”她气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她凭着强烈的求知欲硬是咬牙坚持下来。山里的姑娘很少同生人说话,她摆弄着衣角,对我们的提问只是摇头或点头。我们请她写几个字,她答应了,羞涩地拿起笔歪歪斜斜写下了四个字:“我爱学习”。
  马老师告诉我们,马育红的父亲已年过半百,夜校开学那关他亲自把女儿送到教室,他对同学们说:“生活困难,你们更要刻苦学点东西,我老了,将来要靠你们了!”河北村的老一辈不希望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夜深了,我们告别了河北村。山中,那教室的灯光显得分外明亮,那是落后山区农民的希望之光啊!
  (刘长青)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青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