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萧关与萧关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1207
颗粒名称: 也谈萧关与萧关县
分类号: G210
摘要: 萧关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一座雄关,军事重地。它在固原县境内,这早为史籍和史学家所公认。可是,有关它的遗址何在,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关键词: 古城 萧关 遗址

内容

萧关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一座雄关,军事重地。它在固原县境内,这早为史籍和史学家所公认。可是,有关它的遗址何在,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现存的明、清、民国几部固原州县志,对此记述得含糊不清,说法不一,没有确指实地。今依个人浅见,略陈如下:
  1、汉萧关:李泰《括地志》云:“萧关今陇山关”。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与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均载:“萧关故城在县(原州)东南三十里。”经实地考察,固原南三十里铺确有一座古代土城遗址,形若手掌五指分开。由固原地震台张思源协助测绘:周长1418米(约三华里),总面积为114,500平方米,城墙南高北低,依山势而建,外削里垫,浑然一体,城下为两条河水交汇之处,城分五台,站在台顶端,举目远眺,可以看到从开城到三十里铺是个葫芦样的峡谷,此处扼峡谷中枢。北面谷口有座山头如屏障,当地叫东梁挂,上面还有土台哨所遗址,是这座古城的门户。立于屏障之上可以展望固原山川数十里。土城的后方即南面诸山头又有烽火台遗迹。和史料所载它:“三面陡立,北踞高埠”的险要地势相一致。
  县境南的三关口,古名金佛峡、又名弹筝峡,它是通往六盘(什字乡绵柳滩西南山头上石寨),瓦亭(驿藏关)、萧关三个关隘必经的山口,故名三关口。固原地处沟通东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由此看来,当时萧关已经成为内地通往西疆的重要孔道——萧关道。那么把三十里铺这座古城址视为萧关,亦在情理之中。有的同志说,汉萧关是彭阳县古城遗址,则是缺乏根据的。
  2、唐萧关县:据《新唐书·地理志》:“武州,中。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萧关置。县一:萧关。贞观六年以突厥降户置缘州,治平高他楼城。高宗置他楼县,隶原州,神龙元年省,更置萧关县”。他楼城在什么地方呢?《水经注》说:“川水(高平川)又北出秦长城,长城在县北一十五里。又西北流,径东西二太娄故城门北,合一水,水有五源。”仔细查看固原县地图,五水现名为:清水河、中河、苋麻河、冬至河、石井河,其交汇之处,正好是七营北嘴这座古城,因城为红黏土所筑,俗称红古城,从历史记载和地理考察可以判断这就是唐代的他楼城之一。明代为了防备套部侵扰,他楼城亦被修缮扩建,为境内军事据点。
  北嘴古城,东临大河,扼暗门峡口(通双井甘城)、南拱大川,北为通银川的大道,主体依然尚好,经测量:周长2465米,总面积370,000平方米。这是东太娄城,若再从北嘴向西南行不到二里至延家坪,有古城遗址一处,现在习惯上把它叫城子地,仅存东南城墙遗迹和东北城门塌毁痕迹。这就是西太娄城,东西二城並列,互为策应。
  从北嘴古城到固原,相距一百三十多华里。《元和郡县志》载:“萧关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唐代长度一尺等于现代24.56厘米,五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以此推算,则知唐代的一百八十里,相当于现在的133华里。
  至于宋萧关城,因笔者未作实地考察,不敢轻易附会。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源
责任者
李泰
相关人物
李吉甫
相关人物
乐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固原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