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路山下的忠诚园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1004
颗粒名称: 牌路山下的忠诚园丁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君健的事迹。
关键词: 学生 山区 孩子 教育 学校

内容

今年八月六日,海原县在影剧院举行新党员宣誓大会。
  壮严的党旗下,消瘦矮小的陈老师,流下了一串串激动的泪珠。这泪珠连着多少难忘的回忆!
  陈君健一九三四年生在上海市。一九五六年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一九五八年被错划成“右派”,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发落到宁夏海原山区从事教育工作。至今,他已在山区整整渡过了二十八个春秋。
  二十八年来,陈君健教出的学生一茬又一茬,仅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就有一百多名,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一个考上中专或大学。每当高考来临时,他从早到晚都在学校辅导学生,自己的孩子坐在家里等他辅导,他却腾不出一点儿时间。亲友常常抱怨他,他解释说:“如果光顾咱们的孩子,就要耽误学校几十个学生。”在“四人帮”猖獗,山区人民得不到温饱的日子里,陈君健挨过钢鞭的抽打,先后两次被送进劳教农场改造。妻子曾被开除公职,孩子的户口被无理转到农村。没有住房,他自己当泥瓦匠盖房。没水吃,他自己在大山里背回冰块化水。他挖野菜充过饥,拾牛粪取过暖。就在这种环境中,他也从来没有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有流露出半点儿要离开山区的念头。每当刮风下雨,他总是把近处的孩子们送回家里;把路远的孩子,留在自己的宿舍住。
  一九八〇年上海徐汇区教育局落实政策慰问团来宁夏时,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只要组织真正澄清五七年我提意见的是非问题就行了,别的我不计较。”压根儿未提回上海工作的事。同年深秋,他把多年安放在上海的父母骨灰盒迁到了宁夏海原县牌路山脚下埋葬。他还叮嘱孩子们:“等我死了,让我睡在这贫瘠而朴实的黄土之下,睡在你们祖父祖母的脚下。”是的,这里不仅仅埋下了他父母的骨灰,也表示了他扎根山区,为山区教育事业献身的一颗忠心。
  本来五十多岁的人了,已习惯于传统教法了,可他并不满足现状,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了开辟第二课堂,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今年年初他为自己所带的高中二年级两个班,垫款五百八十元,帮买了两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晚自习前看半小时新闻联播节目,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凡遇到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他及时为学生辅导。今年三月,他又将自己一套价值七百余元的摄影器材,借给学校,并帮助成立了摄影小组,一个学期为学校增加了一百二十多元的勤工俭学收入,并使学生学到了技能,为将来走出校门,自谋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把教师从以前那种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陈老师还进行了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尝试。这种做法在固原地区中学语文课教学讨论会上受到了同行们的赞扬。《宁夏教育》还刊载了他介绍经验的文章。
  二十八年来,他先后在海原的李旺、罗川、贾淌、西安、蒿川、关桥、县回民中学等城乡学校任教,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他都上过,把自己全部心血献给了山区的教育,被当地人民誉称为“山区人民的贴心教师”。他多次被评为县、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今年四月他光荣地出席了自治区第二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代会。
  (袁进明 陈福生)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袁进明
责任者
陈福生
责任者
陈君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海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