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星”与固原“奎星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0787
颗粒名称: “奎星”与固原“奎星阁”
分类号: K293
摘要: 1985年7月5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固原“奎星阁”的介绍文章。
关键词: 奎星 奎星阁 历史

内容

“奎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星相家认为它是吉星,道教尊其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汉纬书《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逐建“奎星阁”以崇祀之。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魁》中说: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清代各地又据其说塑奎星像,一足踩鳌(取独占鳌头之意),一足向后翘起,一手捧文斗,一手执笔,谓用笔点中式人的姓名。每岁七月七日为祀日。
  固原“奎星阁”建于明代,据载: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废开城县,移开城遗民于古原州,(次年改为固原州),置三边总镇,户部尚书秦竑任总制。竑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在城西北隅修建文庙(现地区农机局址)。后些年,地方官绅在文庙巽辰之交(现中山街食品商店处)建高阁,为崇祀奎星之所。迨至清代,阁之椽瓦木石为风雨剥落,地方官员石生玉又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当时规模:“是阁也,上建三层,有阶可循,有梯可升,阁之下有高台(砖过洞),高二丈四尺,仍以址,台四围原阔五丈六尺,今更阔八丈余。”光绪末年,知州王学伊因见旧阁年久失修,又因各州、府、县文庙率居东南巽宫*或正东震宫*,以主文明,惟独固原文庙居城西之兑宫*,受纳金气,致使地方人才武功发达而文学不足。为了补救,遂倡议捐资,于内城东南原城角楼遗址,再建奎星阁(现二小院内)与东南方奎星山相呼应。以招东来紫气,起地方文脉,壮山城景色。阁建成至今,已八十余年,虽经风袭雨打,人为破坏,却仍然高高耸立。此阁在固原人民心目中作为古城的象征而存在。民国建立后,一些地方文士为了融合时代,又给它起了个雅名“文澜阁”。现代大书法家于佑任曾于解放前为固原图书馆赠送大幅行草对联:
  瑞应须弥山
  翠接文澜阁
  (文源)

附注

*“八卦”符号名称。文中指在八卦中所居方位,巽:东南方,震:东方,兑:西方。(编者注)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源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奎星阁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固原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