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话『馓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0691
颗粒名称: 开斋节话『馓子』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6月14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油炸食品馓子的文章。
关键词: 油炸食品 穆斯林 馓子

内容

每逢 的“开斋”节,妇女们就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油炸食品,其中最富有民族风味的要数馓子。
  “开斋”节时,你到回族家庭去作客,热情的主人会请你坐到炕上。炕桌上的瓷盘里盛的是馓子。它淡黄清亮,香气扑鼻,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叠得自然,曲得可爱。当你用门牙一嗑,一定会觉得脆酥香甜。遇着牙齿不好的老人,主人会拿来细瓷盅碗,盛半碗开水,要你泡一点尝尝。馓子干酥,泡进碗里吱吱发响,即刻软化,无须咀嚼,按回族习俗,撕碎的馓子,客人必须吃完,否则被误为对主人的不尊重。这实际反映出回族人民憨厚、淳朴、好客的美德。
  馓子,古名“寒具”、“环饼”,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把馓子描写得维妙维肖。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说明“寒具,即馓子也,”而且介绍了它的做法“以糯粉和面,入少许盐,牵索纽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馓子以酥脆见长,又以制作技术要求严格著称,其要领在于和面、拉条、油煎。回族群众做的馓子选用面筋大的优粉,和以蛋青,增其拉力;放入花椒水,使其爽脆。并加适量的盐,几经揉捻成面团,盖上湿巾盆卧,而后象拉扯面一样,拉成匀称纤秀的圆条、精心盘绕,人锅煎出。其状如高冠云髻,色泽嫩黄。细细看来,每根细条上有点点气泡。馓子又因盘绕的精致和品质的酥脆分为盘馓、酥馓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馓子已成为 过节办喜事必有的食品。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建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