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山更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0624
颗粒名称: “鸟鸣山更幽”
并列题名: ——矛盾同一性小议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5月31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文章。
关键词: 矛盾 诗歌 哲学

内容

唐代诗人王籍在《入若耶溪》中有这样两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在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改用王籍的诗句为“一鸟不鸣山更幽”。是改的好?还是原句好?据说王安石曾问教于挚友黄庭坚,黄一看,哈哈大笑,並说:“此点金成铁块也!”在黄庭坚看来,“鸟鸣山更幽”之句,恰似闪闪发光、极有价值的黄金,而“一鸟不呜山更幽”之句,却是毫无光彩、价值不大的铁块。
  黄的慧眼卓识在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写景,用“蝉噪”“鸟鸣”来反衬林“静”、山“幽”,也就是用“动”来反衬“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诗意盎然,令人回味。
  被王安石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的诗句,是运用假设的手法,企图说明山林之中悄然无声、万籁俱寂,这好似一人坐在封闭的房内推论山林之静,毫无真实感,使人读来索然无味。
  王籍诗因其真实,故而更富有哲理。“动”与“静”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相贯通,用一方来反衬另一方,相反相成,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矛盾同一性的原理。而王安石改动的诗,矛盾消失,“静”是绝对的静,这是不真实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对立的双方互相依赖、相反相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我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写文章,讲话,都要遵循这一辩证原理。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兴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