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井排水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唯一号: 310335020220000866
作品名称: 机井排水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96.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S276.7+3
主题词: 农田水利-机井排水

作品简介

石嘴山为彻底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土壤盐渍化,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打井排除地下水。1966年,平罗的前进、红光、万家营子,惠农的庙台、下营子等地以及陶乐、大武口乡开始采用人工打井,后逐步改用水冲钻、冲击钻打井。到1995年,全市共打排水机井2651眼,其中平罗1407眼,惠农1088眼,陶乐144眼,大武口乡12眼(灌排结合)。配机泵达95%以上,控制排水面积达30余万亩。机井每年分三期抽水:第一期在4月,即春潮后头水前;第二期在伏泡偏大灌后的8月中旬;第三期在冬水灌完的11月份进行。每期抽水10天左右。部分盐碱较重的地区除三期抽水外,还在作物生长期间断抽水。1989年后,机井排水补助费不断减少,机井维修更新跟不上,电费拖欠严重,加之机井配套老化等原因不能正常运行。到2000年能运行的机井只有168眼,其中平罗71眼,惠农45眼,陶乐40眼,大武口乡12眼,全部为灌排结合运行。机井排水对降低地下水位,提高粮食产量起了很大作用。如郊区(今惠农区)上营子于1977年打井53眼,当年粮食增产28万公斤。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