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滂渠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唯一号: 310335020220000846
作品名称: 昌滂渠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293.pdf
分类: 其他
分类号: S274
主题词: 抗旱-农田灌溉-农业灌溉

作品简介

昌滂渠系昌润渠、滂渠等合并而来。据《平罗纪略》记载:“昌润渠亦系雍正四年开凿,原接引惠农渠之水,灌溉平罗、石嘴山以东之地。”和惠农渠同时修建,自黄河支流六羊河口开口引水,渠口建石闸一座,名昌润闸;1739年平罗大地震时昌润渠被毁,乾隆八年(1743年)改由惠农渠分水。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昌润渠,由宁夏县(今贺兰县)通吉堡溜山子黄河支流六羊河重新开口,至永屏堡(今惠农县礼和乡)归入黄河,长68公里,于渠口建闸管水,另设退水闸以退余水。但由于黄河东西摆动,迫使渠口多次上下移动。民国年间,该渠口移至通昌堡之东,自渠口起到分水闸(今平罗县六中乡分水闸村)长42公里。两岸尽属沿河沙滩,渠低田高,无自流灌溉能力。分水闸到头闸段,因两岸地势高亢,灌溉亦十分困难。滂渠与昌润渠同时兴建,1765年于昌润渠建分水闸(在今六中乡祁家桥东),分东西二岔,东为滂渠,西为昌润渠。道光五年(1825年)河崩渠废,重修滂渠时直接从黄河温家桥开口引水,稍至渠阳堡入黄河。民国期间,滂渠口移至通伏堡河岸,渠长30公里,灌田仅1.5万亩,以人力刮水浇灌为主。原滂渠以东,还存永惠、永润、西官、东官4条从黄河引水的小干渠,均以人力刮水灌溉为主。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