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长城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唯一号: 310335020220000841
作品名称: 新北长城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268.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928.77
主题词: 关隘-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明朝称“边防北关门墙”,俗称“大武口长城”。这道长城是嘉靖八年(1529年),兵部尚书王琼实地勘察并上疏皇帝批准后,命佥事齐之鸾修筑的。在明正德初,镇远关、黑山营弃之不守,“致虏出没无忌,甚或旬月驻牧,滋平虏之势遂孤”。当时住宁夏佥事、督储的齐之鸾上书兵部尚书王琼:“不早图之,将延人心腹,夏岂能久?宜河东城燧,河西营垒,固守之耳”。王琼于嘉靖八年(1529年)亲临勘查之后,上书朝廷修筑新墙。皇帝批准后,命齐之鸾修筑新墙,巡按御史朱观推荐提升齐之鸾为按察副使,主持修筑新墙事宜。嘉靖九年(1530年)十月开始筹备工作。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十五日动工,七月底竣工。东起沙湖(在威镇堡西),西至贺兰山枣儿沟,全长17.5公里,作为边防线,命名“镇北关”。墙高、厚各6.67米。外境开挖城河,深、宽各5米。城墙上筑有暗门,东曰“平虏关”,中曰“镇北关”。两关在关门里建月城,其城约150米见方,关门上面建有哨房。整个长城建敌台4座,燧台8座,各驻兵20人防守,城上边靠外沿建有掩体垛堞,用以避身和眺望敌情。如遇敌人攻城时可下视射击。在贺兰山脚下长城内侧,修城堡一座,名为“临山堡”,驻军防守。北长城东至黄河约2.5公里的地段,修筑沟墙,墙高、厚各5米,沟深、宽各3米。这道长城的修筑,对于稳定石嘴山区边境局势有积极的作用,史称:“宁夏河山如故,扼塞之险一新”。这道边墙,至今遗址尚存。其走向自石嘴山市大武口村西贺兰山半山腰起向东行,过包兰铁路、简泉农场机砖厂,到二闸乡惠威村,再折向东北,经高庄乡幸福村南侧至金星村,以东再无痕迹。其中大武口村东1公里处保存较为完好,墙高约8米,基宽12米,顶宽3.5米。北长城于1985年11月9日被确定为平罗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