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黄河与银川平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唯一号:
310334020220000672
专题名称:
黄河与银川平原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45.pdf
专题类型:
土地资源
专题描述
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北部贺兰山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南起青铜峡,北至石嘴山,北北东向延伸约170公里,宽10~50公里,总面积约9761平方公里,由黄河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平原及南部花布山—庙山湖台地组成。石嘴山市境内的银川平原仅为银川平原北端的一部分。 山前洪积平原位于贺兰山山前一带,因长期洪流作用,在山前地带形成了由洪积扇群组成的宽广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南北长81公里,宽1~8公里,面积约577.2平方公里。该区以110国道为界,由西向东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从山脚及沟谷出口处,砾石堆积,植被稀疏,有效土层厚度仅20~100厘米,冲沟一般切割不深;下部为公路东到洪积、冲积交错处,地势稍平,土层较厚,土壤粒度较细,经多年开垦种植,大多已改造成农田和林园。区内是古、老、新各种洪积扇交错分布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再加上流水切割和风蚀作用,形成了各种复杂形态的地貌组合。 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造成西部贺兰山和东部鄂尔多斯高原不断抬升,而位于二者之间的银川地堑由于受两侧断裂构造控制一直处于沉降状态,形成盆地和低洼地带。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盆地内的低地自然成为周围水源的聚集场所,从而有一段段的河流及众多类似湖泊的水体形成。上述处于封闭状态的水域直到第四纪早更新世末(距今80万~70万年),水流的下切作用切穿青铜峡和石嘴山附近的山体,汹涌水流向东与鄂尔多斯高原、阴山等地的水体相连后构成了古黄河的雏形,由此表明宁夏平原应与古黄河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石嘴山市境内的黄河冲积平原西靠洪积倾斜平原,东接陶乐台地,面积2622.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39%,主要是黄河两岸的冲积沉积物堆积组成,其次为湖积和风积物,土壤以灌淤土为主,海拔1090~1125米,地势平缓,由南向北坡降为1/6000~1/8000。经过多年的开垦利用,现为发达的农业区。因耕作历史悠久,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 黄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地球内部营力控制和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偏力)的影响,在银川平原大地内不断迁移、改道和左右摆动冲刷,这对银川平原的塑造、发展和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调查证实,上更新世(距今约10万年)黄河流经宁化寨、新市区、暖泉农场、高庙湖、石嘴山煤矿一带。暖泉农场以南现代地貌为上更新世冲洪积平原,应为黄河三级阶地,其上分布有多片沙丘或风蚀地,可能是黄河故道内的边滩或心滩。全新世早期,黄河游移在银川新城、明水湖农场、西河桥一线以东,金银滩、灵武、高仁镇、五堆子一线以西广大地区,本地区有黄河遗留下的二级阶地;沿蒋顶、增岗、五里台、西大湖、明水湖呈线状分布的洼地和湖泊,可能是黄河故道。全新世晚期(距今约1万年)贺兰山的强烈隆升运动,迫使黄河逐渐向东迁移,总的趋势是西岸堆积大于东岸。银川冲积平原上湖沼众多,或呈串珠状湖沼群沿黄河流向线状分布,它们很可能是黄河故道。宁夏历史上曾有“七十二连湖”之称,石嘴山市境内较著名的湖泊有:西大湖、沙湖、镇朔湖、明水湖、高庙湖等。石嘴山市境内的银川平原属最北端,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是土壤盐渍化较为集中的地区,强度盐渍化区主要分布在平罗西南和惠农南部一带,面积约500.75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以后,灌区采取了以改造中低产田、粮食增产为目标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使土壤盐渍化呈减轻趋势,目前这一项目仍在继续实施中。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