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贺兰山山地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唯一号:
310334020220000671
专题名称:
贺兰山山地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40.pdf
专题类型:
土地资源
专题描述
贺兰山山体呈北东—南西向矗立于石嘴山市境西侧,境内贺兰山最高峰海拔3475.9米(主峰为3556米),面积1605.7平方公里,占石嘴山市土地总面积的30.24%。 贺兰山为典型的拉张型断块山,其东西两侧均被巨大的正断层控制,山体总趋势为南部高而西北低。大致以正谊关断裂为界,将贺兰山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贺兰山北段和中段(部分中段和南段已出市境)。 北段山体最宽,达60公里,长25公里,海拔一般为1600~1800米,山体被多条南北向宽谷穿切,山势低缓,山体主要由太古代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组成,并有加里东期中基性岩脉穿插,仅边部有少量中、上元古代及古生代沉积岩分布。花岗岩在强烈物理风化作用下,常形成球状风化地貌。从正谊关沟到西伏沟是中段的一部分,由上古生代和中生代碎屑岩构成的复式褶皱带,向斜成山。“阶梯”状地形是中段东坡地貌的显著特征之一,大武口沟至汝箕沟,山体海拔分别为2000米、2300米、2500米的三级阶梯,其形成机制是有两条北东走向的正断层穿插其间。中段地貌有一定垂直分带现象,海拔3000米以上寒冻作用盛行,冻融地貌普遍;2000~3000米降水较多,林木繁盛,为流水侵蚀山地;2000米以下,植被稀疏,岩石裸露,为干燥剥蚀山地。 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构成山体与银川盆地之间的分界断裂,该断裂至今仍在活动,对形成现代地貌景观起重要支配作用。东坡短而陡,沟谷比降大,最大相对高差2056米,山地与平原直接过渡。断裂带北起石嘴山西,沿贺兰山山前延伸,总体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60°以上。在红果子沟一带,因断裂的长期作用和两侧岩性软硬程度不同造成的风化差异,于山前形成明显的陡崖、断层崖等奇特地貌景观。如红果子沟瀑布前的巨石横空,造成100多米的水流落差和山前的三大自然台阶,白虎洞附近的怪石兀立等景观形象,均与东麓断裂的长期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位于红果子沟山前洪积扇上的断层陡坎,更是这一断层活动的有力证据。红果子断层陡坎和明长城错断位于包兰铁路惠农站南西8.5千米,红果子站北北西3千米的洪积扇上。断层陡坎共三条,西边的一条称西支断层,长500米,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67°~80°,东盘下降;中间的一条为主断层,长1.5千米,折线状总体走向50°,倾向南东,倾角70°,东盘下降;东边的一条称东支断层,长710米,长城以北走向5°,以南走向约40°,呈向东突出的弧形。 明代长城走向北西—南东,长3.5千米,高约3米,顶宽1米多,在穿过西支断层和主断层处发生错断,分别称为西断点和东断点,在两个断点上,东盘的长城不但向下降落,而且向南错动,呈现右旋扭动,其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量。 贺兰山自南向北,由于断裂构造和流水的相互作用及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一系列形态各异、婀娜多姿的沟谷,大都延伸入贺兰山腹地,石嘴山市境内主要沟谷有大水沟、汝箕沟、归德沟、大武口沟、大王全沟、小水沟、红果子沟和正谊关沟等。沟谷的发育,增添了贺兰山山地的美丽景观,为洪水、山泉提供了宣泄及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存空间带来许多便利条件。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又成兵家必争之地。“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充分概括了贺兰山在宁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