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宅居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唯一号: 310334020220000644
专题名称: 平罗县宅居习俗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772.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明代,军屯士兵和军余集中居住于城、堡、屯内。城堡墙用土筑成,墙上有女墙、垛口等军事设施。城堡内有街道、巷子,设公署、仓廪、商号、作坊、住宅等。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较大的城堡有平虏城、洪广营堡、镇北堡、李纲堡、镇朔堡、高荣堡、姚福堡、崇口堡、五香堡、金贵堡、威镇堡、徐合堡、桂文堡、张亮堡、丁义堡等24座。还有屯子若干座。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新增筑部分营子、寨子、庄子,如哨马营、万家营子、北营子、田家营子,集中大寨子、罗家寨子、何家寨子、梁家寨子,王家大庄子、团庄、大武口庄子、李家大庄子等。还出现无高墙的居民院落。民国年间,除少数有钱人打庄子外,穷人均迁出堡寨居住明宅。回、汉族人民的宅居喜向阳近路,垫高台基。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宁,“土围子”逐渐被拆除。农民的住房多数为明房,也有少数院落。 20世纪50~60年代,住房均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屋。贫穷人家多为土坯墙,柳木、杨木做梁、檩、椽,上铺苇柴、麦草,上覆一层10~20厘米的泥。房顶平坦,能晒辣椒、粮食,能堆柴草。房门多为双扇,窗户一般为长方形,木框木棂方格或长条格,糊白纸。房屋一般为明两大间套一间做伙房。富裕人家建筑堂屋、厢房、耳房相对称的纯松木的土木结构住宅,门双扇且有门头窗。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将分散的居民房屋规划,逐步形成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居民点。窗户格子有多种图形,糊白纸或装玻璃。 80年代后,住所变化较大。开始由土木结构向砖木结构过渡。房顶多数仍平坦,部分用松木搭顶,部分用水泥板搭顶。住房内墙搪白灰的较为普遍,还有少数刷涂料或贴壁纸的,也有少数贴上瓷砖。地为砖铺或水泥地,还有水磨石的。窗户均大方格式,全装玻璃,有些窗穿有钢筋。一般住宅都有小院子,安木制或铁制街门,有极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家,建起砖混结构的小楼。城镇大多住进了居民单元楼。2000年后,农村青年到城里做工、做买卖,到城里买楼房,农村结婚大多在城里买楼房。 回族居宅与汉族不同之处主要是,面向南的屋子里炕打在西边、套间在东边,在炕上礼拜时不受来人的干扰,来人可进套间。屋门后修水窖子,屋顶挂一吊罐,用于淋浴(即大净)。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