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唯一号: 310334020220000277
专题名称: 人工养殖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47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58年秋,公社化初期,前进公社开创人工养鱼业。当时公社领导指定三闸大队社员顾冲在威镇天然湖内整修围堤,作为公社养鱼试点,初见成效。 1960年春,县人民政府召开水产会,讨论充分利用自然水体和沟渠的鱼类优势,开展捕捞和养殖。1969年春,平罗县商业局在镇朔湖滞洪区投放鱼种5万尾。到1971年,部分鱼已长到0.5公斤以上。同年头闸公社邵家桥大队浙江支宁青年点,在2公顷的自然水体内放养鱼苗,两年后捕捞,大的过1.5公斤,一般的也长到0.5公斤以上。 1972年,全县第一次在城关公社合作大队的饮马湖进行人工孵化鱼苗成功。1973年1月,平罗县水产工作站成立,水产养殖步入正轨。 1972年5月,北长渠、惠威、前进、北营子、团结、光明、小店子、宏湖,张家墩、分水闸等26个大队,先后挖鱼池放养鱼苗。由于缺技术,管理差,产量低收益少,大部分停止养殖。 1971年,城关合作一队挖鱼池3.2亩,放鱼苗5000尾,第二年捕鱼75公斤,平均亩产鱼23公斤。1977年,全县有鱼池的生产队19个,养鱼水面由1973年的86.67公顷,发展到293.33公顷,产量由1700公斤增加到2.77万公斤。 1973~1976年,全县15个公社有14个公社共投入劳动力6265人,开挖鱼塘104.53公顷。1973年,最早是姚伏公社在西大湖开挖养鱼水面27.73公顷。较迟的是五香、惠北公社。1976年,共深挖鱼池12.13公顷。当年全县公社经营养鱼水面达到112.33公顷。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宝丰镇、通伏乡、前进乡鱼塘停止养鱼,有11个乡镇鱼池均承包给个人经营。全县个体农户养鱼由1982年的6户发展到1985年的463户,养鱼水面由287.07公顷发展到1199.33公顷,鱼产量由10.45万公斤增加到32.3万公斤,增长3.09倍。种植芦苇、荷花、茭白等水生植物400公顷,养殖大白鹅、野鸭、中华雁等水生动物13万只,建设农家乐型休闲观光渔业场所8处,创产值1000多万元。 2004年,开展“上农下渔”养殖方式,〓上种田,水中养鱼,低洼盐碱地通过挖池建田,改良土壤,形成种养良性循环。占地76.67公顷,建池塘27.61公顷,台田15.86公顷,养鱼17.87公顷,种水稻15.86公顷。2008年,成鱼养殖面积4058.67公顷,鱼种繁育面积414.8公顷。 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9187公顷,其中池塘养殖4707公顷,水库养殖4705公顷,形成以翰泉海为核心、高速公路两侧为主体、滨河大道为补充的水产业带。在京藏高速公路两侧的姚伏镇张家墩、北营子村,城关镇,农牧场进行俄罗斯鲤、黄河鲶、六须鲶、河蟹、草鱼等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技术示范428.2公顷,其中主养俄罗斯鲤技术示范236.4公顷,平均亩产462公斤;主养草鱼技术示范171.8公顷,平均亩产435公斤;主养黄河鲶、六须鲶技术示范20公顷,平均亩产518公斤。推广“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田种养新技术,从辽宁省盘锦市引进9000多公斤河蟹苗种,在通伏、灵沙等种稻乡镇实施稻田养蟹立体种养133.33公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左右,河蟹亩产达到5.2公斤,商品蟹平均规格95克。水产品产量达到19237吨,全县渔业总产值达15124万元。 2013年,依托鱼种场、华源、丰源等水产养殖公司调运养殖六须鲶、团头鲂等新品种10.5万公斤,在翰泉海完成大水面养殖示范200公顷,在通伏乡落实稻蟹生态种养133.3公顷。水域养殖面积达到1.16万公顷,其中池塘养殖2857公顷,湖泊养殖8613公顷,稻田养蟹133公顷。水产品总产达3.23万吨。加强和区内外水产品贩运户的联系,做好水产品的销售流通工作,培育水产品流通龙头企业2个(宁夏野娇娇食品有限公司和平罗县华源生态水产业有限公司),全县80%以上鲜活水产品运往兰州、西宁、拉萨、武威、酒泉、白银、包头、临河、乌海等区外市县销售,在西宁、兰州等地建立多处鲜鱼批发经销店。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