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官寻母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家风》
唯一号: 310334020220000083
专题名称: 弃官寻母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0085.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原文】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故事】 对于朱寿昌的孝行,苏轼和王安石都曾作诗赞美过。朱寿昌是宋朝时的人,七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因为被嫡母嫉妒,被赶出家门另嫁他人。从此寿昌就和生母分离了。 寿昌从小就失去了母爱,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每到初冬,别的小朋友的母亲早早地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棉衣,寿昌的生母却不在;当别的小朋友心中有了委屈,可以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寿昌却不能。他是多么盼望能像别人一样,有母亲在身边,天天嘘寒问暖,被疼爱着,被呵护着啊! 寿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一直努力读书,后来当了官。虽然生活很富足,可是天下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儿子呢?所以他一直明察暗访,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母亲。 后来到了神宗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年纪已经大了,不能奉养母亲在身旁,是非常遗憾的事。可是茫茫人海,千里迢迢,去哪里寻找母亲?他想再不找到母亲,怕是没有机会了。所以他就毅然辞去官职,要亲自外出去寻找他的母亲。 此时家人不放心他,可是寿昌态度坚决:如果见不到母亲,就永远不回来。他远到秦(今陕西省)寻母。他的信念非常坚定,一定要寻找到他的母亲,与自己共享天年。 寿昌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险阻,可是困难动摇不了他寻母的念头。相反,他想到和母亲分别五十多年都不能团聚,就更加深了信念,他寻找着,祈祷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到了同州这个地方,奇迹出现了。就在这里,他辗转得知母亲和两个弟弟的下落。这个时候母亲已经七十几岁了,依然健在,分别五十多年,母子相聚,相拥在一起,多少悲欢离合啊!母子俩五十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寿昌非常高兴,把母亲迎回家里同住,很是孝顺,全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评析】 朱寿昌与母亲分离长达五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能始终保持对母亲的孝思不变,实为赤诚孝心的真情流露。谚云:‘孝感天地’,朱寿昌母亲五十年下落不明,到最后,靠朱寿昌坚定的寻母誓愿和毅然辞官、不畏艰困的找寻,终能骨肉团圆,力尽孝道,是多么的令人感动。 与朱寿昌相比,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能有服侍孝养父母的机会是何等幸运!把握住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用心尽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悔恨啃噬内心。

知识出处

守望家风

《守望家风》

本文记述了家,是一个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家风,是一个家庭及至一个民族绵延在血脉中的基因。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典籍。

阅读